三連連長在發現自己的部隊被包圍之後並沒有驚慌,而是冷靜地思索了一下敵我雙方的實力對比和攻防態勢,他很快明白,自己的部隊隻有180人,如果在曠野上防禦的話,曠野上沒有有利地形,自己的部隊隻有擺成一個圓形才不會兩麵受敵。
如果擺成一個圓形的話,按照每兩個人相隔一米來算,自己的部隊隻能擺在一個直徑為六十米的圓上,這樣毫無防禦縱深,如果清軍一股腦地撲上來,自己的部隊很快就會全軍覆沒,連長隨即命令,進入廣利鎮,在鎮中心組織防禦。
連長帶領手下來到鎮中心,首先把指揮部設在了鎮中心的鍾鼓樓上,然後把卡車擋在主要街道上做掩體,林遠部隊的步兵連配備三個重機槍班,有三挺12.7毫米重機槍,和TK-96上的重機槍是同樣型號,在作戰的時候,這三挺重機槍既可以配屬到各個排當作排一級的火力支援,也可以由連統一使用,為了集中遠程火力,連長把三挺重機槍都安排在了鍾鼓樓上,從遠距離殺傷敵軍。
其他的三個排戰士則留在主要路口和路邊的屋子裏阻擊敵軍,整個防禦陣型十分完備,眾戰士都認為這場戰鬥會很順利,以為清軍士兵會像以前那樣,發起一陣衝鋒就四散奔逃,甚至有戰士認為:“這次包圍隻是清軍某些高官的心血來潮,其實清軍根本就不願意打仗,所以隻要重機槍一響,清軍就會全線潰敗。
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些清軍和他們以往見過的那些清軍迥然不同,他們完全是穿著清軍軍裝的日軍!
原來閩浙總督許應騤早就和日本人有瓜葛,中日正常建交之後,許應騤就秘密雇用日本軍官對自己手下的部隊進行訓練,這其實也是日本製訂的“以華製華”計劃的一部分,日本秘密幫助清廷的軍隊強大,用他們來對抗林遠,林遠當年在上海見到的許應騤部凶悍無比,就全都是日軍教官的功勞。
日本教官完全是按照日軍的操典在訓練這些清兵,訓練的時候尤其是對作戰意誌和軍紀進行訓練,而且訓練的要求極為嚴格,凡是不聽話的一律一百軍棍,這支清軍於是被日本教官訓練成了一支頑強堅韌的部隊。
而這次作戰更加不是清軍某幾個高官的心血來潮,是林遠的主要對手--杭嘉湖分巡道道台許善親自設計的,林遠不知道的是:許善本人最近幾日視察防務,去了平湖,並且留在了平湖,沒有在杭州,盡管林遠的疑兵之計讓許善不知道林遠的主攻方向,可是許善卻抓到了一個機會,那就是平湖附近的三連。
許善的想法很簡單,打一場勝仗向清廷邀功,他深知清軍遠遠不是林遠部隊的對手,要想打勝仗就隻能以多打少,許善一聽說平湖附近出現林遠的部隊,立刻仔仔細細地打探了個清楚,發現隻有九輛卡車,距離其他部隊也比較遠,這才下定決心打這一戰,而且在戰前讓前線指揮官立下軍令狀,如果無法圍殲林遠的部隊,就要軍法從事,所以清軍指揮官也在積極準備,對這一戰誌在必得。
下午三點左右,清軍發動了第一波進攻,飛龍營的一隊隊清軍從鎮外進入,沿著鎮中的主要街路攻擊鎮中心的三連,連長很快發現了他們,隨即命令重機槍開火,重機槍隨即用高達一千米的射程向敵軍射擊,很快衝在最前麵的清軍就被打倒在地,其他的清軍立刻躲在了街邊的屋子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