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7 缺乏技術工人(2 / 2)

林遠看到傳送帶的一端有一個巨大的機器,裏麵有上下兩排棍子,林遠指著那台機器問道:“那個就是矯正機?對吧?”

萬淩點點頭,說道:“沒錯,那個正是矯正機,上下兩排是軋輥,軋輥的擠壓讓不平直的鋼材變得平直,鋼材經過矯平機就進入下一個機器。”他說著走過矯正機,沿著傳送帶走到一台更加巨大的機器前麵,用手在上麵拍了拍,說道:“拋丸除鏽機。”

“鋼材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之後,表麵會出現氧化層,如果不把氧化層去除,就會降低鋼材的疲勞強度,縮短船體的壽命,所以我們把要表麵的氧化層去除掉,用的就是這個拋丸除鏽機,這種機器能夠把小鐵球高速噴射出來,打在鋼材上,把表麵的氧化層去除,去除完了氧化層,再塗上一層底漆,就可以正式地切割了,切割完了才能焊接成需要的部件,而我們的問題,恰好出現在這個時候。”

林遠問道:“那是什麼問題?”

萬淩說著從旁邊的櫃子上拿起一張圖紙,指著它對林遠說道:“你看這張圖紙,是船體肋骨的圖紙,比例是一比五十,在加工的時候,這張圖紙要轉化成一比一的圖紙,這樣我們的工人才能在鋼材上加工出需要的形狀,我們把圖紙轉換的過程叫做放樣,你覺得這個放樣過程有沒有難度?”

林遠想了想,說道:“我覺得難度應該不小吧,我看圖紙上的零件都是由曲線和曲麵構成的,這在轉換比例的時候,工人很難保證轉換出來的曲線曲率和原來曲線的相同,我說的沒錯吧?”

萬淩說道:“沒錯,在我們的時代有電子計算機控製的全自動設備,能夠實現數學放樣,精度比人工的要高得多,可是在這個時代,我們沒有那樣的設備,所以隻能依靠人力來完成這個步驟。”

“不光是這一步,放樣完了也不過是有了圖紙而已,最終的軍艦零件需要從圖紙上落到實物上,所以我們就需要下一個步驟,在鋼材上畫出切割線,我們把這個過程叫做號料。”

林遠問道:“這兩個過程都需要人力,是不是?我們缺少的,就是熟練的技術工人,對嗎?”

萬淩點點頭,林遠問道:“那我們現在沒有這樣的技術工人嗎?”

萬淩答道:“北京艦上有幾個老工程師以前在船廠當過放樣號料工,可是人數太少了,我們要想大規模造軍艦,沒有大批熟練的技術工人是不行的。”

林遠想了想,說道:“我們自己培養肯定是來不及了,我們就把國內的人才都集中起來,首先就是江南造船廠,這是比較有名的造船廠了,還有就是福州船政局,也就是馬尾造船廠,我們就去那裏,把裏麵的人才都給弄來。”

萬淩問道:“可是你有什麼辦法把他們弄來呢?”

林遠答道:“江南造船廠嘛,沒有什麼問題,我和李鴻章關係比較好,而且李鴻章臨終的時候還囑托我建設海軍,所以江南造船廠基本受我的控製,而福州船政局,就需要我費一番工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