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峰笑道:“那些線路還用選嗎?都在我腦袋裏裝著呢,你知道我們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嗎?”
林遠問道:“最大的優勢?什麼意思?”
侯正峰笑道:“你知道鐵路建設裏哪個階段耗費的時間最長嗎?你肯定猜不到,選線的時間其實是最長的,我舉個例子,比如說從北京修鐵路到張家口,兩個地點之間有無數種走法,那麼到底應該經過哪些村鎮呢?不僅僅要考慮地質水文等等要素,更要考慮周圍有多少工礦企業,能不能帶動區域發展,把區域帶動到什麼程度這些問題。”
“給你舉個例子吧,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們修建從成都到昆明的成昆鐵路,僅僅是外出勘察就耗費了四年的時間,最後確定了三條可行的路線,分析決策的過程又耗費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這才開始修建,而我們就不用了,前人已經把線路為我們選擇好了,地質情況在一百年以內並沒有發生什麼重大的變化,工礦企業基本上沒有,也就不用考慮了,所以我們可以直接使用。”
林遠問道:“那您在軌道檢測車上所說的無縫鐵路呢?我們能不能造出來?”
侯正峰點點頭,說道:“當然能了,我們就是要把我們的京雲鐵路和京滬鐵路打造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鐵路,尤其是京雲鐵路,它的建設難度之大,將會是人類鐵路建設曆史上的奇跡!”
侯正峰接著說道:“既然是最先進的鐵路,那無縫鐵路肯定就是首選了,在我們的時代,鐵路有兩個發展方向,一個是高速,我們國家的高速鐵路已經廣為人知了,比如像動車組,最高速度達到每小時四百公裏!而這個時代我國的鐵路,時速也隻有二十公裏左右。”
“每小時四百公裏這樣的速度,已經接近常規鐵路速度的極限了,常規鐵路是靠車輪和軌道之間的粘著作用產生牽引力的,相關的理論和實踐都證明,這樣的鐵路存在極限速度,想要突破這個極限速度,常規的改進已經不管用了,隻能用磁懸浮。”
“高速鐵路雖然具有各種各樣的優點,可是對於現在的我們並不適用,我們現在需要的是另一個方向,那就是重載鐵路,重載鐵路簡單地來說就是一次可以運載很多貨物,我們現在的實際情況是:機車和專業人員的數量都很少,所以我們能夠發出的列車數量就比較少。”
“而我們又想盡可能多地把西部的礦產運輸出來,那就隻能提高單次運載的貨物數量,所以重載鐵路就是我們的唯一選擇。”
林遠點點頭,問道:“那好,我們就按照您說的,建設重載鐵路,不知道我們要建設最先進的鐵路,需要做哪些準備?”
侯正峰想了想,說道:“需要的準備肯定會不少,不過我現在想起來的有三個大方向。”
林遠問道:“哪三個大方向?”
侯正峰答道:“第一:鋼鐵;第二:激光;第三:通訊。”
林遠皺著眉頭問道:“鋼鐵我理解,軌道肯定要使用鋼來做,可是激光和通訊是什麼意思?鐵路為什麼需要這些東西?”
侯正峰答道:“我們的鐵軌必須鋪得直,不能鋪斜了,在大地上麵鋪設,沒有參照物,你怎麼能保證從出發點到起始點的鐵軌是一條直線,如果不是直線,那肯定會耗費材料,不僅如此,我們的京雲鐵路少不了要開辟隧道,開辟隧道更是如此,必須保證開辟的路徑是直線,如果不能保證,隧道甚至有坍塌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