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 找不出陣地(1 / 2)

林遠看到羅超英的神色,連忙問道:“您這是怎麼了?有什麼不對嗎?”

羅超英說道:“這枚炮彈的口徑已經達到了一百五十毫米,不過這倒沒有什麼,看看這枚炮彈的長度,足足有五百毫米,彈徑比已經超過了三,這個數字已經趕上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榴彈發展水平了,看來俄國人的技術有了不小的進步啊!”

林遠剛要問能不能確定炮彈的射程,羅超英就已經把頭湊近炮彈了,他細細地在彈身上看著,然後說道:“我得看看他們在炮彈裏麵裝的是什麼?”

羅超英說著,叫過來幾個助手,說道:“你們去拿工具,我們來把這枚炮彈拆開。”

幾個助手很快拿來了扳手等工具,羅超英一指彈頭的一個位置,說道:“俄國人的炮彈是分成兩部分的,頭部和中後部之間使用螺紋連接的,這種連接方式現在已經看不到了,我們把它拆開。”

林遠連忙說道:“會不會有危險?”

羅超英笑道:“放心,不會有事情的,裏麵的炸藥一定很穩定,如果它一碰就炸,也沒有人敢用它來裝填炮彈了。”

等到幾個人把炮彈拆開,裏麵密密實實的淡黃色炸藥露了出來,羅超英細細地看了看,然後用手在上麵輕輕一扇,嗅了嗅炸藥的氣息,驚訝地說道:“俄國人已經開始使用TNT做炸藥了!”

林遠知道TNT廣泛應用在戰爭中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候的事情,炸藥技術的發展,也是軍事技術發展的重要一環,炸藥的改進對於武器裝備威力的提升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不過,林遠更加擔心的是更深層次的事情。

俄國人改進了炮彈形狀,看似隻是一個小改動,而這背後,是對空氣動力學的進一步掌握和理解,很難想象,沒有堅實的空氣動力學基礎,他們能夠設計出彈體長度為三倍口徑的炮彈,能夠設計出船型彈尾,如果他們對於空氣動力學的掌握更加深刻,會不會就此研製出飛機呢?

林遠正想得出神,羅超英問道:“你在想什麼呢?”

林遠並沒有把自己想的事情告訴給羅超英,而是問道:“羅老,俄軍的火炮很是精準,給我們的部隊造成了很大的殺傷,我想把它們炸掉,可是不能確定它們的位置,您能不能從炮彈上麵找出一些線索,推斷出炮彈的射程,我好從射程中推斷出敵人火炮的位置。”羅超英想了想,說道:“辦法倒是有,就是精度差了一些。”

林遠說道:“隻要有距離,剩下的事情我會想辦法的。”

羅超英對一個助手說道:“把我們的放大鏡拿來。”助手很快拿過一個放大鏡,放到羅超英手上,羅超英走到彈帶的位置,在上麵仔細地看著,然後輕輕地敲了敲彈帶,說道:“你看,這個彈帶是紫銅的,上麵有在炮膛中與膛線磨擦產生的壓痕。”

林遠接過放大鏡,也看了看,問道:“這能看出什麼來呢?”

羅超英笑道:“根據彈帶的磨損情況,可以看出炮彈在炮膛中運動的轉速,轉速和炮口初速度是有一定關係的,我們可以根據轉速確定初速度,然後利用這個初速度,大概估計炮彈的射程。”

“不過,這樣做得到的結果是很不精確的,因為我們並不能知道這枚炮彈發射時候的角度,而且空氣環境的影響也很大,所以我說會有不小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