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 蒸汽輪機(1 / 2)

在解決了火炮的威力,精度問題之後,林遠麵對的,就隻剩下了速度問題,軍艦的速度再快,也不可能快過飛機,所以林遠也不擔心他們在掌握先進技術之後,能對北京艦產生什麼威脅。

這一回林遠並沒有安排什麼展示,而是把外國專家們叫到了一起,開了一個座談會,林遠首先問道:“怎麼能讓軍艦跑得更快呢?”

一個英國人說道:“我覺得現有的推進技術已經到達了極限,改進的空間已經不大了,比如鍋爐部分,最新的水管鍋爐,產生的蒸汽壓力已經達到了50兆帕斯卡;我們都知道,即使再怎麼優化水管的形狀,燃燒產生的煙氣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把熱量傳遞給水管中的液體,如果把這些煙氣直接從煙囪排放到大氣中,熱量就都白白地浪費了,所以我們設計了多種熱交換措施。”

“比如,在燃燒煤的時候需要對燃燒爐通風,否則燃燒的時候就沒有充足的氧氣,通進去的風的溫度如果高一些的話,對於提高燃燒效率很有幫助,所以我們設計了換熱管道,讓煙氣對空氣加溫。”

“還有活塞部分,由於蒸汽壓力的提高,所以蒸汽在做功一次完畢之後,還有大量的剩餘能量,為此我們設計了多個做功的汽缸,盡可能地把蒸汽的能量全部榨取出來,采取了這些設計之後,再能改進的技術已經不多了,如果沒有原理上的重大突破,恐怕大型軍艦的航速就被限製在二十節左右了。”

一個德國人說道:“如果我們能夠進一步減小行船的阻力,那麼我們的航速還可以更快,可是我們無法精確求解流體力學方程,自然無法精確設計船舶的流線形狀……”

眾人七嘴八舌地議論著,可把眾位翻譯為難壞了,他們不是很懂那些術語,所以翻譯起來倍感艱辛,以至於盡管討論了一上午,卻並沒有討論多少意見。

林遠盡管提出了問題,卻沒有發表任何意見,等到中午休息的時候,他才悄悄地來到英國人的房間。

林遠找到上午首先發言的那個英國人,笑道:“不知道您有沒有想過,現有的蒸汽機的做功方式都是間歇式的,蒸汽做功一次之後必須冷凝,等活塞回複到原來的位置,下一批高壓蒸汽進入氣缸之後才能進行下一次做功,這樣航速肯定提不上去,如果我們能夠想辦法,讓蒸汽連續地做功,即便是大型軍艦,航速也能達到很高。”

英國人問道:“讓蒸汽連續做功?怎麼辦?”

林遠拿起一張紙,在上麵畫了幾筆,拿到英國人麵前,說道:“您看這樣,不就能連續做功了嗎?”

英國人拿過那張紙,一看上麵的圖,吃驚地瞪大了眼睛,說道:“這個結構,您是怎麼想出來的?太巧妙了。”

原來林遠那張圖上,畫著一根長軸,軸上套著一個圓,圓上支出葉片,林遠說道:“高壓蒸汽不再是推動活塞做直線運動,而是推動葉片做旋轉運動,葉片旋轉也就帶動了軸的旋轉,這根軸的後麵,可以直接連接螺旋槳,作為動力推進係統。”

英國人說道:“這樣做的確可以提高航速,但是,這個葉片不知道應該加工成什麼形狀?”

林遠笑道:“您知道軍艦的螺旋槳吧?水蒸氣和水都是流體,它們在力學性質上有相似之處,您可以參照螺旋槳的葉型加工這個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