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這時,戲台上傳來了京胡和打板的聲音,眾人都屏息靜氣地聽著,榮祿邊上的人剛喝了一口茶,見到上場簾一挑,知道林遠要出場了,那一口茶就生生含在了嘴裏,忘記了咽下去。
等到林遠走到戲台中央,剛拉開架勢,那人“噗”地一口,把茶全噴了出來!再看身邊眾人,都是一臉驚惶!原來上場這幾步的走法,是林遠照著錄像視頻學的,就學了兩天,範振海看著不錯了,可是在這群戲迷票友眼裏,這幾步就沒法看了!
眾人麵麵相覷,心想:“這個林遠到底會不會唱戲啊!你瞧這幾步走得,就好像那全聚德烤爐裏逃出來的鴨子!”如果台上是別人,這夥人早就掀桌子,扔吃碟了,迫於林遠的權勢,這夥人也不敢開口說半個不好。
等到林遠一開口,這群人更納悶了,紛紛交頭接耳,說道:“他唱得怎麼這麼怪呢!他是哪個派的?這種唱法怎麼從來都沒聽說過。”
原來林遠的聲音,源自著名京劇藝術家,民國時期四大須生之首的馬連良,他的表演藝術在繼承前輩的優點上自成一派,所以沒人知道他是哪一派的。這夥人開始的時候聽著怪,可是漸漸地就覺察出味道來了,紛紛小聲議論:“這林遠的唱功了不得啊!足夠開宗立派啊!”
他們在台下聽出了門道,可台上的林遠心裏卻沒底了,他也不需要唱,長須把嘴給擋住了,他連對口型都用不著了,於是就觀察在場觀眾的反應,中國的古典曲藝,像京劇,評劇,相聲,評書,聽得痛快了,是可以叫好的,不像西洋的歌劇,舞劇,演的時候,看得再好也得憋著。
他聽範振海介紹過,這段戲要是好角兒唱,出場亮相的時候,下麵就爆出一陣叫好;等唱到中間“劉關張結義在桃園”的時候又有一陣兒叫好。
可是林遠出了場來,看到台下眾人沒有一點反應,有一個還把口中的茶給噴了,心裏知道有些不對了,等唱到那句的時候,見到下麵還是沒有叫好聲,心裏就發毛了,心想:“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
這段戲的高潮是後麵的唱詞,唱的是三國故事,古城聚義,關二爺刀斬蔡陽,與張三爺兄弟相認,冰釋前嫌,尤其是那句“嘩啦啦打罷了三通鼓,蔡陽的人頭落在馬前”,是整段戲最出彩的地方。
等林遠心驚膽戰地“唱”到這一句的時候,下麵的人仿佛遭了當頭棒喝一般!因為實在是太好聽了,而且這種好聽感覺是從來沒有過的,聽過那麼多的角兒,沒一個能趕上林遠!這夥人終於憋不住了,震天的“好”聲連珠炮似的響起來!
林遠聽見下麵的叫好聲,心裏算是有了底,索性即興發揮地多擺了兩個姿勢,那句唱詞一完,這段戲也就快完了,等到林遠一唱完,眾人的鼓掌聲和叫好聲都快把屋頂給掀翻了,紛紛叫道:“再來一個,再來一個!”
林遠心想:“可不能再來了,再來就露餡了。”於是林遠走到了後台,榮祿一挑門簾進到了後台,衝著林遠一躬到地,說道:“林老弟,憑你這唱腔,在老生行裏算是頭一把交椅了,你可幫愚兄長了麵子了,真不知愚兄該怎麼謝你?”
林遠笑道:“老哥你在皇上麵前參議軍務,不知聖上心中,這東三省總督一職可有人選?”
榮祿一聽這話,麵色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