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遠問道:“那現在餘糧的情況怎麼樣?”
張世良說道:“如今各家各戶的存糧已經吃得差不多了,再過上一陣子,恐怕就要易子而食了。”
林遠問道:“我知道存糧應該夠吃到明年的吧,難道這麼快就要吃完了?”
張世良說道:“大人有所不知,這些存糧,是去年這個時候的糧食啊!”
林遠問道:“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張世良說道:“在下的老家在直隸和山東的交界,我們那裏種糧食,都是每年十月的時候把小麥種下去,經過一個冬天,小麥在六月打頭的時候就成熟了,然後把小麥收割了,這個時候有了一批糧食,再把玉米種下去,等到小麥的糧食吃得差不多了,玉米也就成熟了,再吃玉米。”
“都說瑞雪兆豐年,今年冬天這雪下得倒是很好,隻是到了三月光景,小麥鬧了一場黑腳病,根和莖都變得灰黑灰黑的,很快就枯死了,鄉親們就想著先吃去年的餘糧,等六月初的時候再把玉米種下去,餘糧怎麼也能支撐到玉米成熟,可是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鬧了蝗災,方圓幾百裏的土地,一點綠色都見不到了。”
林遠問道:“那當地的官員呢,他們不管嗎?”
張世良說道:“他們倒是想管,可是他們哪裏管得了,他們也變不出糧食來!隻能往上麵報,可是過了許久還不見賑災糧食撥下來,我這次來京城特地找朋友問了,原來現在朝廷手裏也沒有糧食!”
“前一茬江南的漕運糧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下一茬的漕運糧還正在運,偏趕上今年江南下得雨極少,京杭運河好多河段都見了底了,要過這些河段,隻能靠纖夫往外拽!更何況這批漕運糧數目極少,根本不夠十幾個州府,百萬餘人吃的!”
林遠又問道:“你們那裏的老百姓如今在做什麼?”
張世良說道:“都在搶種玉米,可是成熟要四個月,這四個月裏,恐怕要餓死不知道多少人!”
林遠說道:“這麼大的事情,我怎麼不知道?”
張世良無奈地一笑,說道:“林大人,您可是領兵打仗的大將,這樣的事情,各級地方官兒是逐級上報到戶部,您怎麼可能知道呢?”
林遠心想:“那也不對啊,波及百萬人的大蝗災,戶部的官員肯定要給皇帝上折子,朝廷手裏還沒有糧食,這得餓死多少人!對於曆朝曆代的統治者來說,餓死人事小,饑民們暴亂事大!清朝是從明朝手中奪的天下,明朝滅亡的直接原因,不正是陝北的饑民嗎!所以這樣的事情光緒帝肯定都寫在臉上了,可他今天還和我談笑風生呢。”
林遠點點頭,說道:“你先回去,這些情況我都了解了,我保證不讓一個人餓死!”
張世良有些不相信他的話,心想:“林大人就算再有本事,那也是在戰場上的,他真的有本事變出糧食嗎?”
林遠卻在想:“翁同龢要複試自己八股文和鬧饑荒這兩件事情,是不是有什麼聯係呢?”
突然,仿佛黑暗之中的光亮,他看到了這個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