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幾分鍾,陳飛估摸著日軍士兵都去取炮彈了,於是就把剩下的炸彈都引爆了,引爆的時候,日軍士兵正在彈藥庫裏取炮彈。
這個時代的電動機和發電機都很笨重昂貴,所以炮台裏並沒有配備,把炮彈從底層的彈藥庫拉到頂層的炮台,全靠幾個滑輪組,由人把炮彈放到吊籃裏,再由人拉到炮台上,爆炸聲一響,所有人都往自己的位置跑,彈藥手正在把炮彈往吊籃裏麵放呢,炸彈就爆炸了,彈藥庫裏頓時無人幸免。
就在陳飛看著外麵的日軍手忙腳亂的時候,通訊器裏傳來了林遠焦急的聲音:“怎麼日軍的火炮還在響!”
原來林遠十一點半一到,就命令部隊發起攻擊,日軍的陣地位於半山腰,要攀爬進攻,山壁陡峭,攀爬不易,不過這也給清軍帶來了好處,因為山體幾乎是垂直於地麵的,日軍士兵想要射擊,得把半個身子從山腰的陣地上探出來,才能打得到山下的清軍。
針對於這一點,林遠專門訓練了清軍一邊攀爬,一邊射擊的能力,把爬山部隊的槍一律換成騎兵用的馬槍,馬槍比步槍短上一大截,便於攜帶,開槍的時候,采有腋下夾持的射擊法,便於單手開槍。
可是清軍剛衝上開闊地,日軍的火炮就打了過來,所以林遠才問了陳飛,陳飛也一籌莫展。林遠突然明白過來,彈藥庫在最底層,所以爆炸並沒有毀壞上麵的火炮,而上麵的火炮,還儲備了一些炮彈,他們就是用這些炮彈來打我們的。
林遠也來不及和陳飛解釋,就命令部隊,分散進攻,部隊迅速地散開,最大限度地減少被炮彈碎片殺傷的可能,林遠猜的果然沒有錯,很快日軍的火炮就不響了。
日軍的火炮啞了火,清軍的火炮開始發威了,他們對通道上的日軍陣地進行了猛烈的炮擊,很快通道上的日軍就守不住了,被清軍接連突破了兩道陣地;山腰上的日軍驚訝地發現,爬山的這夥清軍戰鬥力極強,幾乎探出頭去射擊就會被子彈打中。
陳飛看著眼前的大炮和邊上堆著的炮彈,笑道:“咱們也別閑著,給小鬼子來上一炮。”
山下的公路上,大批的日軍正排著四路縱隊,向著前沿的陣地奔跑著,陳飛也簡單地學過大口徑火炮的射擊,火炮的機械結構雖說千差萬別,可原理是相通的,所以陳飛操作它不成問題。
這麼近的距離,也不需要多麼精確地瞄準了,這個時代的火炮,沒有現代火炮的那種高低機和方向機,炮台的重炮更是這樣,原來買的時候是沒有方向角和高低角的調整機構的,就是光禿禿的一個炮身。
日軍於是想了土辦法,找木工在木塊上刻出符合炮身形狀的槽子,再把木塊墊在炮身下麵,通過換用不同高低的木塊來調整高低角,陳飛把木塊換到最小,炮口就斜向下指著公路,眾人齊心協力,在陳飛的指揮下,把炮彈和藥筒放進炮膛,一發炮彈,日軍就被炸得好像一群被吹飛的螞蟻!
這時,一封截獲的電報,擺著了林遠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