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 戰場單向透明係統(2 / 2)

鄧鴻和幾個人它們從盒子裏麵拿出來,放到了窗外的陽台上,這個時候,同行的幾個人打開了電腦,在上麵劈裏啪啦地敲擊了一陣子,隻見那些圓柱體的身上,居然伸出了短翼,然後,那些短翼就像鳥的翅膀一樣,上下扇動起來,那些圓柱體就像是一群幽靈一樣,飛進黑暗之中。

這些圓柱體,就是我國最新研製撲翼飛行器,它們的身上,帶有紅外傳感器,能夠偵察戰場上敵人的分布,它們的數量很多,能夠覆蓋很大的一部分戰場,不過它們太小,所以信號發射功率有限,這也是鄧鴻要盡量靠近戰場的原因。

這些撲翼飛行器,組成了林遠為巷戰準備的真正秘密武器--戰場單向透明係統,所謂的撲翼飛行器,是一種全新的飛行器,它和固定翼,旋轉翼飛行器有著本質的區別。

人類常說自己飛行器是模仿了鳥類,如果鳥類能聽懂的話,它們一定會笑掉翅膀,鳥類的翅膀可以上下撲動,所以鳥類可以做到人類飛行器做夢都飛不出來的急速轉彎,小半徑轉向,這種撲翼飛行器完美地模仿了鳥類翅膀的運動,擁有空前的靈活性,而它內部裝載的微型燃氣渦輪發動機給它提供了充沛的動力。

電腦屏幕上,一個個紅點接連亮了起來,那是飛行器落地之後開始了工作,很快,敵人在建築物裏麵的分布就清晰了起來。

經過一夜的忙碌,偵察網絡已經建立起來,第一旅十個戰鬥群,每個戰鬥群的指揮官都是海軍陸戰隊隊員,他們手中都有通訊終端,可以接收敵人的位置分布信息。

林遠他們在晚上忙活,日本人那邊也沒閑著,他們在路口和製高點上精心設防,尤其是在路口,他們吸取了被清軍格林快炮打得一敗塗地的教訓,在路口的建築物上也布設了陣地,他們還加厚了沙袋,架設了機槍。

第二天的白天,第一旅休整,養精蓄銳,等到夜幕降臨,戰鬥開始了。

林遠製定了從北到南,迂回包抄的戰術,由於第一旅仿製了沈陽城內的大量建築,所以這十個戰鬥群對沈陽城內的建築物分布十分了解,日軍仰仗的優勢被抵消了大半。

在戰場單向透明係統的幫助下,鄧鴻很快發現日軍在和順街沒有部署兵力,他隨即命令三個戰鬥群從和順街迂回,一舉包圍了最北端的日軍。

日軍以為據守建築物就可以大量殺傷清軍,可是清軍的打法讓建築物力的日軍成了甕中之鱉,在撲翼飛行器的監視之下,哪棟建築物有多少日軍,第一旅一清二楚,他們在鎖定建築物之後,根本不從門窗直接進攻,而是在牆壁上安裝炸藥,把牆壁炸開一個大窟窿,緊接著,手榴彈登場了。

第一旅的戰士直接把手榴彈從窟窿裏扔進屋子,盡管天津機器局生產的手榴彈用的還是黑火藥,爆炸威力遠遜於後世的手榴彈,但是在小小的屋子裏殺傷敵人還是綽綽有餘的。

而日軍引以為豪的單兵戰鬥素質,在第一旅麵前,更加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