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 巷戰奇兵(1 / 2)

林遠笑道:“我早就密令一營步兵,在九門之外埋伏,等到小北門日軍一撤,他們就從九門進城,抄到他們後麵,給他們包了頓餃子。”

熊鐵生和吳元愷吃驚之際,傳令兵又報道:“日軍全線敗退,愷字軍風字營前鋒已經進抵順義街。”熊鐵生聽愷字軍占了上風,滿臉不服,林遠於是笑道:“命令鐵字軍勇字營和猛字營,進城之後向大西門的方向移動,占領大西門之後,出城接應定武軍。”

這兩營步兵領命之後,像一群下山的猛虎一樣撲向了沈陽城,進城之後,就向大西門方向進攻。

在巷戰中,路口是一個重要的目標,搶占了路口,就可以監視敵人的行動,還可以在路口殲滅敵人。

從小西門到大西門之間比較繁華,道路也比較多,清軍在這裏作戰,主要是搶奪路口和製高點。日軍對此早有防備,他們在主要的路口都設置了掩體,平時盤查過往行人,戰時就用來抵禦清軍的進攻。

沈陽有三道城牆,最外麵的外城,中間是內城,最裏麵的皇城,是滿清入關之前皇族住的地方,日軍把防禦重點都放在了城防上,機槍大都部署在城牆一線,他們根本沒想到清軍沒費吹灰之力就攻進了城,外城的機槍拿不回來,內城的機槍搬不過來,所以日軍在防禦作戰中,吃了大虧。

日軍手裏,隻有射速慢得可憐的步槍,針對這一點,清軍在攻擊的時候,以格林快炮先導,清軍把格林快炮裝在車上,人在後麵推著走,格林快炮的兩邊是有護板的,所謂的護板,就是在炮管兩邊放上鐵板,這樣就保護了射手。

清軍充分發揮了聰明才智,他們找來棉被,用水浸濕,再把它鋪在鐵板上,這樣相當於給鐵板又增加了一層裝甲,清軍就推著它,往街口日軍的掩體走,一邊走一邊開炮,將近二十毫米的炮彈,十幾發就能把日軍的掩體打成篩子。

這樣的攻堅利器其實也有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它沒法應對頭上的威脅,所以隻要在街邊的建築上,再布設一個陣地,就能有效地壓製清軍的格林快炮了,可是戰爭畢竟不是玩遊戲,死了之後可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很多日軍的基層指揮官是在臨死的時候才想到這個法子的。

清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推進到距離大西門隻有一公裏左右的地方。日軍的最高統帥大山岩,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清軍一夜之間突破了外圍城防,兩天之內攻進了城,現在距離清軍進城不過三個小時,大西門也要丟了。

對於大山岩而言,這幾天的戰鬥有太多太多的謎團,地堡怎麼一槍沒發,清軍又是怎麼把城門給弄開,衝了進來,不過這些事情都過去了,他也不願意再想,眼前要決定的事情是:要不要把城外的守軍撤回來?

要是撤回來,定武軍就會順勢進城,那麼奉天城的西部就有大半讓給了清軍,要是不撤,清軍就會出城,對外圍守軍進行兩麵夾擊!

思量再三,大山岩終於下了決定,他要執行另一個計劃,那就是在巷戰中拖垮清軍,巷戰中,對地形是否熟悉是取勝的關鍵,日軍無疑在這一點上占據優勢,而且他要進行巷戰,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原因--他要在奉天對林遠進行合圍。

林遠想打奉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打下了奉天,就把南北的日軍切斷了,北方的日軍兵力較少,不足為慮,可以專心對付旅順和大連方向的日軍;大山岩決定死守奉天,目的是利用奉天的堅固防禦,消耗林遠的力量,等到戰機出現,立刻從遼陽,旅順方向調集大批兵力,合圍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