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鏢手下的士兵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紛紛心想:“協統剛剛下了什麼命令?往回跑,往回跑那不是逃跑嗎!臨陣脫逃,斬首勿論啊!”
士兵們都以為自己聽錯了,站在原地,前進也不是,後退也不是,就在這時,劉鏢率先轉過頭來,向著後麵跑去。
士兵們盡管是丈二的金剛,摸不著頭腦,可是見到一向治軍嚴格,愛打頭陣的協統大人都向著後麵跑去了,也跟著向後跑。
原來,劉鏢的逃跑,正是林遠計策的一部分,剛剛那個誰都沒聽懂的軍號聲,就是林遠和劉鏢約定的暗號。
林遠之所以發出這個信號,是因為他從望遠鏡裏發現:對麵高地上的日軍,已經把火炮從坑道裏麵推了出來,日軍為了讓榴霰彈發揮更大的殺傷效果,特地等到清軍衝近了才把火炮推出來,劉鏢的衝鋒隻不過是為了引出日軍的火炮而已。
林遠隨即下達了第二個命令:炮兵營向預定目標射擊。
定武軍的火炮采用拉發式擊針,炮手在擊發炮彈的時候,隻需要拉動炮身上的牛皮繩子就可以了,炮彈呼嘯而去,騰起一片煙塵,炮手打開了炮閂,冒著煙的藥筒從炮膛裏麵掉出來,一個彈藥手帶著厚厚的手套把藥筒搬到一邊,隨後另一個彈藥手再次裝進一發炮彈。
這個時代的火炮雖然沒有現代火炮的氣體液壓式的後坐製動器,複進機,複進製動器這一整套反後坐裝置,但是也裝備了比較簡單的彈性炮架,性能比剛性炮架火炮提高了許多,所以火炮並沒有產生極大的後坐位移,炮手隻是簡單地重新瞄準了一下,就又一次擊發了。
炮手一邊拉繩子一邊叫嚷:“林帥給的這個方位,打的可是日本人腦瓜頂上啊,能打得到嗎?”
觀測員手裏拿著望遠鏡,說道:“你急什麼?我這不是正在看嗎?”
觀測員看到日軍陣地,一下子就明白了林遠為什麼會下那些奇怪的命令了。
觀測員從望遠鏡裏看到,裝有延遲引信的炮彈在接觸山體的一瞬間並沒有爆炸,而是嵌入到了山體之中,此後炮彈裏的炸藥才被引爆。山的種類有很多,通俗地講,有土山或者是石頭山,日軍所在的高地,恰好就是石頭山,巨大的爆炸把山的石頭炸碎,碎石被爆炸產生的高速氣體推動著,向飛翔的刀子一樣,刺向日軍的陣地!
如果是別的位置的碎石,落下來是砸不到日軍的,可是林遠指定的射擊位置是經過他精心計算的,落下的碎石剛好砸在日軍的頭頂上!
這樣一來,相當於是成百上千枚榴霰彈在日軍的頭上爆炸!
首當其衝的是日軍的炮兵陣地,炮兵指揮長在第一波碎石雨中就被削掉了腦袋,彈藥手也被打得篩子一般,陣地上一時間滿是鮮血和殘肢,幾枚大石塊砸在火炮身管上,把身管從炮架上活活地砸了下來,其他人急忙躲進了坑道,對於日軍來說,唯一幸運的是:日軍炮彈中裝填的苦味酸炸藥和用作發射藥的硝化甘油炸藥都很穩定,在這種撞擊下並沒有發生爆炸。
觀測員興高采烈地喊道:“林帥的命令太對了!”他剛剛叫喊完,林遠的另一道命令就來了,射擊位置向下移動十七米。
觀測員也明白了林遠的目的,他要利用碎石,打擊位於山底的日軍步兵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