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感激陳飛他們,自然對清軍的印象有了不少的好轉,再加上陳飛添油加醋地四處宣揚林遠的事跡,有不少青壯年找到林遠的軍營,想要加入林帥的大軍,吳元愷和熊鐵生自然是舉雙手歡迎,連腳都恨不得舉起來,可是林遠卻婉言拒絕了他們,因為清軍現在裝備不足,槍支彈藥滿足老兵都有困難,裝備新部隊就更難了。
可是他們都來了,林遠要是不答應的話他們就不肯走,兩難之際,他想一下子起了淮海戰役,在淮海戰役之後,陳毅將軍在總結戰役勝利原因的時候說過,“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從這句話裏,林遠似乎找到了借助他們取得勝利的方法。
於是林遠留下了他們,令他們意外的是,他們得到的武器並不是步槍和子彈,甚至不是大刀長矛,而是鏟子和鎬。
原來林遠這些日子一直在思考怎樣破日軍在盤錦城外的工事,如果硬叫士兵上去衝鋒是肯定不行的,日軍士兵的射術優異,這樣做會死傷很多清軍士兵。
盡管陳飛在敵後給日本人的運輸線製造了很大的威脅,可是依靠陳飛他們並不足以把盤錦的日軍餓死,更重要的是,從北京艦截獲的日軍電文來看,駐紮在遼陽,盛京的日軍第一師團第二步兵旅團即將增援盤錦,駐紮在鴨綠江邊的日軍第三師團也在向遼陽和盛京一帶移動。
最讓林遠心裏沒底的就是--在日軍節節敗退的當口上,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居然遠赴莫斯科,和沙皇尼古拉二世會談,而且會談的結果不對外公布!在此之後,沙皇宣布:俄羅斯斥資兩億盧布,加快西伯利亞鐵路的建設!
林遠心想:“不知道沙俄是不是想要和日本人聯手對付我們,可惜我們在莫斯科沒有間諜機構,不可能探聽到第一手的信息。如果沙俄的軍隊從寬城子,吉林到昌圖的驛道進入盛京的地界,和日本人聯手,那麼戰局恐怕會瞬間逆轉!”
林遠下定決心,為今之計,隻有盡快打掉當麵的乃木希典,可是怎麼打掉乃木希典呢,現在清軍擁有的最大優勢就是火炮了,麵對著沒有火炮支援的日軍,自己的迫擊炮就能優勢占盡!
本來迫擊炮的設計射程可以達到2000米,但是清軍缺少先進的光學偵察設備,測量距離和角度都成問題,當初設計迫擊炮的時候,為了能盡快地應用,彈道表也做得不是很完善,再加上炮手的技術水平有限,想要打得準,不得不拉近距離,可是怎樣能接近日軍呢?
林遠想到了用土工作業的法子,接近日軍陣地,然後使用迫擊炮打擊日軍,可是這樣做也不容易,現在是冬天,地方都已經凍住了,土工作業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林遠想到了那些來參軍的青年。
他要用鏟子,挖來一場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