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野艦在第一艘日本運兵船的前方兩千米處向右轉舵,船頭向左轉過一個角度,同時位於艦首的兩門150毫米速射主炮也轉向右舷,在距離一千米的時候,吉野艦的右舷已經對準了運兵船,舷側的四門120毫米速射炮對準了日本運兵船。
吉野艦最為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巡洋艦,它的主炮有效射程在6000米以上,之所以要逼近到1000米的距離發動攻擊,完全是為了能夠更加準確地發揚火力。
兩門150毫米火炮首先開火,那個時代的海戰,炮彈能過擊中敵艦就已經很不容易了,至於打在什麼位置就不是人能夠控製的了,吉野艦很幸運,它的第一發炮彈就擊中了日本運兵船中部艦橋最上麵的羅經艙室。
艦船上像高樓一樣的建築就是艦橋,對於民用船隻而言,最上麵通常是羅經艙室,對於軍用艦艇來說,最上麵往往布置著測距設備或是防空觀測設備。
一艘船行駛在茫茫的大海上,目力所及的地方盡是藍天和碧海,沒有任何的參照物,想要不迷失方向,就要解決兩件事,第一,自己在哪裏?第二,哪邊是北?
羅經艙室就是解決這兩個問題的地方,所以說羅經艙室就像是一艘船的大腦,這裏一般裝有六分儀和磁羅經。六分儀可以通過測量天體的位置來確定船所在的位置;磁羅經就是利用地磁場測定方位,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就是近現代磁羅經的雛形。
薄薄的一層艙壁無力阻擋來勢洶洶的炮彈,炮彈在艙室裏爆炸,吉野艦主炮的炮彈裝藥在50千克左右,這麼多的炸藥產生的衝擊波把艙室裏的六分儀,磁羅經之類的設備炸成了碎片,這裏還有很多海員,他們也在爆炸中喪失。
由於發射藥裝得較少,第二枚炮彈的彈道比第一枚低了一些,它鑽過了羅經艙室的甲板,沿著艦橋一路向下,直到船員的艙室才爆炸,船員們此時都在各自的崗位上,所以這一枚炮彈並沒有造成人員的傷亡,可是高溫引發了大火,烈焰和濃煙一瞬間就包裹住了艙室,就在趕來船員們手忙腳亂地拉出消防管,引水滅火的時候,一陣強烈地振動讓他們幾乎摔倒在地。
那是吉野艦舷側的120毫米速射炮就發威了,這些炮是專門瞄著船上格林機關炮的位置打的,炮彈在甲板上爆炸,幾門格林機關炮被炸成了碎片!
運兵船的船長心裏清楚得很,自己的船在對方的軍艦麵前,就想一隻猛虎麵前的小綿羊一樣毫無還手之力,可是小綿羊還是要掙紮著逃跑一下的,於是他下令,全速向近岸的海域前進!
命令下一分鍾達之後,船體猛地一震,船長一下子摔倒在地,在倒地之前他想道:“剛剛沒有聽到爆炸聲,這一震是從哪裏來的?而且,這一震根本不可能是爆炸產生的啊,能讓艦體如此劇烈地震動,那是多大威力的炮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