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使用的村田二十二年式步槍在加裝刺刀的時候,射擊精度會下降,所以日軍士兵普遍在作戰的時候都是不加刺刀的,看到清軍士兵衝到眼前,再想上刺刀也來不及了,再填子彈射擊就更來不及了,慌亂之下索性用手拿著刺刀就向清軍刺去,清軍的射擊水平就算是再差,也不可能在麵對麵的時候打不中一個160公分高的人,所以清軍很快又占據了幾個帳篷外的沙袋牆。
日軍指揮官的戰術素養還是不錯的,他們一見到清軍拿來了火炮,知道在沙袋牆後麵堅守的戰術已經難以奏效了,很快下令,全線出擊,和清軍展開白刃戰!
最近的幾個沙袋牆後的日軍接到命令,紛紛裝上了刺刀,躍出沙袋牆就向清軍衝來,日軍一向注重在行進中的射擊訓練,所以在衝擊過程中仍然把清軍的火力壓製了不少,盡管清軍占據有利的防守位置,還是讓日軍衝到了跟前。
日軍使用的村田二十二年式步槍長度接近1300毫米,槍上配備的村田十三年式刺刀的長度接近600毫米,這樣算下來,刨去槍把和刺刀與槍身連接部分,從刺刀的刀尖到握槍人的身體至少有160多公分,這樣的距離足以保證在短兵相接的時候,握槍人可以刺中別人,可別人打不到他!
刺刀的加工還是比較難的,因為它要和步槍配合,所以必須保證尺寸的精確,而清朝的時候,加工能力很差,所以清軍很少裝備刺刀,再加上清廷又不願意掏錢買這些看起來不如大刀和長矛好用的東西,所以在這個夜晚,日軍優勢占盡!
日軍又是往清軍的人堆裏紮,所以後麵的清軍也不好開槍,於是雙方就在營門口縱深三百米的地段裏廝殺起來。
日軍在出槍的一瞬間都大叫一聲,一方麵是為了集中身體的力量,一方麵是為了震撼對手,這樣的一擊速度很快,清軍士兵很難抵擋!往往一槍就能刺死一個清軍士兵,更艱難的是:清軍的手中沒有近戰用的武器!戰場一下子出現了一邊倒的局勢,滿場都是清軍士兵的慘叫聲!
當麵對一柄隨時可能刺進身體的刺刀時,每個人的心裏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恐懼,訓練有素的士兵可以控製這種恐懼,並把它當做是殺敵的動力!可是這隻清軍部隊卻不一樣,他們來參軍不過是為了混口飯吃,打順風仗沒問題,可要是碰上逆風仗,他們心裏就會琢磨了:“仗都要打輸了,要是再不跑,吃飯玩女人的家夥就都保不住了!”
這個時候,就要看指揮官的了,要是指揮官身先士卒,還能鎮得住場麵,要是指揮官先跑了,那可就兵敗如山倒了。偏偏這個指揮官是個酒色之徒,戰場上充滿了他能聽得懂的哭爹喊娘聲和他聽不懂的嚎叫聲,盡管他聽不懂那些嚎叫聲的意思,他也能從語氣中感覺出來,那裏麵滿是興奮和瘋狂。
這些聲音加上火光中的日軍,讓他心底的防線崩潰了,他不由自主地向後撤去,他這一撤,其他的士兵也就跟著後撤,後麵的清軍士兵還在往營裏進,雙方一擠,清軍的戰陣一片混亂,日軍趁勢掩殺過來。
就在清軍即將一敗塗地的時刻,日軍軍營的深處,傳來了震天動地的爆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