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遠之所以不用北京艦上的艦載機,主要是考慮沒必要用珍貴的飛行小時數和武器去打擊英國艦隊,他有更好的辦法,在隨後的會議上,林遠向鄧世昌講了自己的方法。
夜晚很快就到來了,鄧世昌早就已經把吉野艦的名字改成了“精忠”,此時他率領部下,駕駛精忠艦緩緩地接近英國艦隊。
即使是在夜色的籠罩下,海洋也是不安份的,風卷起海浪,發出巨大的聲響,在一場大戰之後,英國艦隊並沒有繼續航行,而是選擇了下錨修整。
這個時代由於缺乏夜視設備,所以在夜晚的時候,艦隊作戰是難以想象的,因為很難在漆黑的夜晚中發現遠處的目標。
這就給了北京艦和精忠艦絕佳的機會,畢竟北京艦上擁有最先進的夜視設備,在這樣的條件下,夜晚對於北京艦來說也和白晝無異,無人偵察機很快鎖定了英國艦隊的位置,並把方位實時傳輸給精忠艦。
精忠艦保持著低航速,這樣產生的噪聲可以盡量得小,從而使精忠艦不被發覺,距離英國艦隊最外圍的蠻橫號裝甲巡洋艦三千米的時候,精忠艦打開了大型紅外夜視儀。
這種紅外夜視儀采用大型蓄電池供電,夜視儀上的目鏡將光線聚焦在影像增強器上,在增強器內部,光子撞擊在光電陰極上,把自身的能量轉換成電子,電子在靜電區域被加速,繼而撞擊在一個屏幕上,屏幕上的磷在電子的撞擊下發光,就形成了人眼可以看見的圖像。
鄧世昌好奇地看著那個顯示屏,綠色的屏幕中顯現出了蠻橫艦的輪廓,綠色屏幕上不時出現一絲白線,這時塗磷屏幕的自然散光,鄧世昌不由得又對北京艦產生了更大的好奇。
夜視儀上集成了激光測距裝置,一道激光從測距儀中發出,打在蠻橫艦上反射回來,接受裝置感受到了反射光,很快測量出了準確距離,這種測量方式的精度遠較一般的光學測距儀精度高。
逼近到一千米的時候,鄧世昌下令開炮。
吉野艦是世界上比較優秀的一款巡洋艦,它裝備了4門150毫米速射炮,其中兩門安裝在首尾樓的甲板上,另外兩門安裝在舷側的耳台上,所謂的耳台,又叫舷側炮台,就是在舷側的位置突出一塊兒安裝火炮,就像人的耳朵一樣,因此得名。
這樣一來,吉野艦的艦首方向可以獲得三門150毫米口徑火炮的火力,這三門火炮瞄準蠻橫艦,一齊開炮。
蠻橫艦在白天的戰鬥中,水線下方被超勇艦的撞角撞擊出一個大口子,現在勉勉強強堵住了,筋疲力盡的艦員們正在休息,突然三發高爆榴彈在甲板上爆炸,從夢中驚醒的人們不知所措。
他們完全沒有想到可能會遭到襲擊,就算是在白天,想找到一支艦隊都不容易,更何況是在晚上,而且北洋艦隊已經被消滅了,會有誰對自己發動攻擊呢?
所以蠻橫艦的艦員以為是艦上的炮彈出現了事故,剛開始還不以為意,可是緊接著,密集的炮彈便落在艦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