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泰大惑不解,韓明光笑著說:“既然艦長這樣說了,您就照辦吧。”
於是尚泰宣布:“琉球國正式獨立!尚泰任琉球國第一任皇帝,琉球國采用公元記年,廢除和外國所簽一切條約!”由於之前琉球一直是中國的屬國,琉球的最高統治者必須要由中央政府冊封,所以最高統治者隻能稱為“國王”而不能稱“皇帝”,現在尚泰稱帝,代表著琉球正式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在琉球的這次暴亂中有數千名日本人被殺,其中大部分為日本官員和商人。這次暴亂被後來的曆史學家稱為“衝繩大屠殺”,琉球國在後來一直不承認這次大屠殺的存在,還多次修改曆史教科書,稱這隻是一次普通的暴亂事件。中國對此事一直持回避態度。
當琉球宣布獨立的時候,林遠剛剛和伊藤博文簽署完停戰協議,這份協定主要內容為:日本承認中國為朝鮮宗主國,雙方在規定期限內撤兵。伊藤博文興奮地笑著,自以為占到了大便宜,正在這時,侍從送來了加急電報,當伊藤博文看到電報的時候,他的笑容頓時凝固了,可是他又不能帶出絲毫的不快,所以他還是笑著和林遠說話,他知道,琉球獨立一定和眼前這個林遠有關係,可是具體是什麼,他又摸不準。
林遠猜到了電報的內容,故意說:“伊藤大人,衝繩縣還是應該在大日本帝國的治下為好,大日本帝國一定會為衝繩人民帶來幸福的。”說著,他還笑了笑,伊藤博文隻好打碎了牙往肚子裏咽,心裏狠狠地說:“林遠,你別得意得太早!這個仇遲早要報!。”
談判結束,林遠一行人便乘船返回天津,李鴻章見到林遠在日本的表現,十分器重他,想要保舉他在朝為官,林遠心想:“我們航母的未來還沒有著落,我們還要發展自己的工業,哪裏有時間在清廷腐敗的官場廝混呢?”
於是林遠笑道:“中堂大人,李白有詩雲:‘安石在東山,無心濟天下。一起振橫流,功成複瀟灑。’我本山野之人,如今國難已去,自當還歸山野。”
這句詩中的安石指的是東晉名臣謝安,他在淝水之戰中,指揮八萬人的晉軍擊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立下大功卻不居功,之後一直隱居東山。功成身退,向來是中國文臣追求的理想境界,謝安正是無數文臣崇拜的典範。李鴻章雖然是以軍功顯赫,他卻是進士出身,入選翰林院任庶吉士,骨子裏就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價值觀,所以林遠選擇了這樣一種方式婉拒了他的邀請。
李鴻章聽了這話,心想:“年輕人能不居功自傲,實在是難得,可是如今多難之秋,哎……”他也就不再強求林遠。
中國人向來好客,李經方從言談中得知林遠手下的人沒有去過京城,就邀請他們去京城遊玩,眾人都表示同意,林遠卻沒有去,他在天津下了船,直接搭上去威海的船,前往北洋艦隊駐地。
林遠站在去威海的船上,迎麵是清澈的海風,突然肩膀被人一拍,回頭就看見沈晚晴笑吟吟地站在他的身後,林遠笑道:“你什麼時候跟來的?”
沈晚晴驕傲地說:“我要是再跟蹤別人的時候被發現,還怎麼做特工,你怎麼不去京城和大家一起玩呢?”
林遠笑道:“說實話,你徹徹底底顛覆我腦海裏特工的形象,你們特工還會玩?”
沈晚晴說:“你這個問題就好比,我給你舉個例子吧,我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在食堂吃飯的時候遇見了我們的老師,我當時的想法就是,怎麼老師還吃飯啊?”
沈晚晴問林遠:“你為什麼要讓琉球獨立呢?”
林遠神秘地一笑,說:“這個用處大了,以後你就知道了。”
沈晚晴也就不再問了。
很快兩個人就到了威海衛,林遠有李鴻章的手諭,所以沒費多大勁就進入了北洋艦隊駐地,向裏麵的人一打聽才知道,很多艦艇的管帶和高級軍官都已經回了在城區的家裏,隻有鄧世昌依然在致遠艦上。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鄧世昌在關注海軍的中國人心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關於他的事跡,相信沒有人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