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兩個小家夥的把戲(1 / 2)

如今李賈的話,卻引得馬文生心頭一動。

是啊,省委黨校要出台這樣嚴格的考勤規定,目的是什麼呢?是限製他們外出?馬文生當然做夢也想不到,這個規定是和他有關係的。目的卻是讓他在上麵領導視察津縣工作時,由副書記戚雨婷替他接待。

高澤國這一招不可謂不毒。他怕馬文生借著這個機會翻了身,弄得他下不來台,於是先下手為強。

有領導要視察津縣,你在省委黨校讀書,這總不矛盾吧?

難不成非要將這個培訓班解散,讓馬文生回津縣不成?等到領導趕到津縣,那時候馬文生就算想回去,也回去不了啦。

再說了,馬文生又不知道有領導要去津縣。就算他再有想法,也是算不到這些事。

他哪想到早有人透了風給了馬文生。

高澤國對於這些事情可謂爐火純青。其實一個地方要想發展,與主要負責人關係很大。主要負責人一心一意地搞發展,抓建設,什麼都敢闖敢試,那個地方最終必將發展起來。如果那個負責人一切都以自己的權力不受損害為前提,處處維護所謂尊嚴和麵子,說什麼做什麼,都不能越雷池一步,最終那裏隻能停足不前,甚至還會倒退。

社會發展,是有其內在動力的。落後的沒有開發的地方,就像是一個璞玉,有待雕琢。一經雕琢,自然動力倍增;而一個成熟的社會,則有如壯年,處事沉穩,臨危不驚。當然,也有些地方胡亂開發,肆意發展,最終導致未經發育,便一步由童年跨越至老年,老態龍鍾,想發展也沒有了後勁。

高澤國雖然在維護權威方麵,有著獨特的一套,但謀發展之路的方法確是不多,甚至他都沒有什麼新鮮的論斷,這也導致最終戴緒和他翻目的原因。

戴緒是個想做事的人,一個想做事的領導,和另一個四平八穩的領導在一起相處,最終有矛盾是必然的。

高澤國聽聽郎良彙報過省委黨校的情況,說了聲知道了,便去處理日常公文。

他此時並不知道大朗市出了亂子。

大朗市的問題,是由國有企業振興領導組引發的。這個領導組,組長是池薇,副組長是李明堂,負責主要工作的是馬文生。

而原發改委主任,現任的財委主任丁茂盛是在馬文生的領導下開展工作。

無縫鋼管廠、木材廠、酒廠和紡織廠等十多家國有企業,按照馬文生當初研究的方案,是要理清國有資產,確定資產和資金是否具備再生產能力,隻有等這些都具備後,然後才遷到城北工業園區,組織銀行信貸,恢複生產。

這些企業的土地,經市裏國有企業振興領導組辦公室清點離退休人員和下崗工人名單之後,將離退人員劃進社會養老保險範疇;沒有達到退休年齡的工人,按每戶安排一名工人就業這一原則進行安排。安置了一個國有企業工人,再收回一個企業市區占地。

但是,隨著馬文生去了省城之後,情況發生了改變。

市發改委和市財政局、國土局以及城建委,在市長李明堂的安排下,聯合辦公,一次性收回所有國有企業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