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介紹★(1 / 1)

++++++華++++++麗++++++麗++++++的++++++分++++++割++++++線++++++

清朝(1644年—1911年),是中國曆史上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由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並建立的大一統政權,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帝製王朝,統治者為東北的愛新覺羅氏。清朝的前身是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政權,1636年皇太極將國號改為大清.

清朝初期,通過剃發易服和文字獄來抑止廣大漢族人民尤其是上層人士的民族精神以保持滿族的統治地位。清朝統治者對內:采取了民族分治的民族政策;在文化上,製造文字獄,壓製漢族進步思想;對外:實行海禁,閉關鎖國,輕視外國先進思想和技術。這些政策維護了清朝的疆域擴張和社會穩定,但卻導致了其統治時期內此起彼伏的民族問題,和末期的國家極度貧弱。

清朝後期,它成為了,英,法等殖民國家侵略擴張的新對象。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先後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清政府被迫與之簽定了一係列的不平等條約。為維護其統治,晚清政府開展了“師夷長技以製夷”的“洋務運動”,奠定了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基礎。1898年,光緒帝開始了“戊戌變法”,但受到了保守勢力的阻擾,變法失敗。1911年(宣統三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各省紛紛獨立。1912年,溥儀退位,清朝結束。清朝共十帝(皇太極是入關前的皇帝,後金的建立者努爾哈赤並未稱帝,被追封為清太祖),曆268年。

後金的建立與清軍入關

女真族是滿族的前身。源自3000多年前“肅慎”,漢-晉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讀音“莫吉”),隋-唐稱“靺鞨”,一度建立“渤海國”。遼金時期稱“女真”,遼書中也作“女直”。金朝就是女真族建立的。元朝以來,女真族一直居住東北地區。明朝初期,女真族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後又按地域分為建州、長白、東海、扈倫四大部分。

明朝成祖時,明朝欲壓抑北元殘餘勢力,於是在東北一帶設立奴爾幹都司,開始著手控製女真族的各部。女真族建州部猛哥帖木兒(努爾哈赤六世祖)時為明朝建州衛左都督,北方的野人女真部族勢力強大,南下壓迫建州女真。猛哥帖木兒被殺,建州部被迫南移,最終定居於赫圖阿拉。

南移後,建州女真部與明朝交往密切,建州部社會生產力提高,經濟繁榮。1583年,中國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襲封為指揮使,以祖、父遺甲十三副,相繼兼並海西女真部,征服東海女真部,統一了女真各部。

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國號曰大金,公開叛亂明朝政府,史稱後金,年號天命,定都於赫圖阿拉(後改稱興京,在今中國遼寧省新賓縣)。

明朝和女真部之間的戰爭,如果從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後金天命元年),努爾哈赤突襲撫順之役開始,至女真攝政王多爾袞率清兵入關,入主北京為止,前後曆時28年。1618年(明萬曆四十六年,後金天命三年),努爾哈赤發布「七大恨」的討明檄文,公開叛亂明朝,舉國震驚。同年,爆發了著名的薩爾滸之戰。

1621年,努爾哈赤攻占遼陽、沈陽,遷都於遼陽。1625春,努爾哈赤不顧貝勒諸臣異議,決定遷都沈陽。當年農曆三月三日在拜祭祖陵後,便率親族百官自東京(遼陽)起程,夜宿虎皮驛(今沈陽蘇家屯十裏河),翌日抵沈陽。從此沈陽成為後金政權的統治中心。後金遷都沈陽後。

1635年,清太宗皇太極廢除舊有族名“諸申”(女真),定族名為“滿洲”。1636年,清太宗皇太極改“大金”國號為“大清”,稱帝,正式建立清朝。改元崇德。

1640年鬆錦之戰爆發,1642年洪承疇被俘降清。明朝與清朝在遼東的爭奪至此也就基本接近了尾聲,遼東境內已經隻剩下寧遠一座孤城了。

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攻陷北京,明朝崇禎帝在農民軍的攻城炮聲中自殺於皇城後的景山。李自成在北京建立了大順政權。明朝山海關大將吳三桂夾在農民軍和清軍中間腹背受敵,迫於形勢邀請攝政王多爾袞入關“平賊”。聯軍打敗大順軍。李自成軍一路南撤。隨後多爾袞迎順治帝入關,遷都北京。

++++++華++++++麗++++++麗++++++的++++++分++++++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