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福大教堂坐落在羅馬廣場的一角,也是我們參觀的景點之一。教堂是哥特式風格,和羅馬廣場周圍的建築相比,就顯得有些許陳舊,也難怪它六百多年的曆史。說來也奇怪,當我們踏入這個古老的建築,一種神聖之感油然而生,走路和說話的聲音也不由自主地放輕了很多,我把這種感覺總結為信仰的力量。這種力量氣場強大,它不僅為相信它的人提供精神支柱抑或寄托,也會讓那些偶爾路過禁不住好奇而駐足觀望的人產生一種莊重的感情,在那一刻,任何人都是信徒。
在歐洲的第一天,我們吃的是中餐,這裏的中餐館是閩粵的移民經營的,雖然口味偏甜,但是比起頓頓土豆青豆和香腸來說,已經美味了不知多少倍。
比利時
沒有什麼比巧克力和鑽石更讓人對比利時印象深刻的了。
我們前去探訪的,正是號稱比利時的第一大海港和第二大城市,安特衛普,以及比利時最大的城市布魯塞爾。如果把法蘭克福形容成一個沉穩又學富五車的學者,那麼比利時就像一個正值青春年少充滿著陽光朝氣的少年,走在比利時的街上,每個角落都充滿著時尚與前衛,又不失童心。當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穿過陌生的人群,當你被巧克力濃鬱的香氣吸引或是看到櫥窗裏熠熠閃光由鑽石打造的各種飾品而駐足觀望,就一定會覺得,在比利時,即使浪費時間也是值得。
在比利時,每一家鑽石飾品店裏,都可以看到一個鑽石被打磨的全過程,有的鑽石打磨師傅還會向遊客解釋鑽石的分子結構原理,展示世界上最高端的鑽石切割技術“安特衛普切”,在國內很少看到的加工程序,在這裏卻是隨處可見的。
似乎教堂是每個歐洲的城市都不能缺少的,並且每個城市都有一兩個教堂聞名於世界。早上又是禮拜天,所以大街小巷都很難看到人影,在很遠我們就聽到了教堂大鍾的呼喚,比利時的安特衛普聖母大教堂的曆史氣息似乎在比利時的城市活力的影響下少了些許的曆史厚重感。裏麵的管風琴奏著典型的教堂音樂,有時人們會慢聲細語打著招呼。
我們有半天的時間在指定的範圍內脫離帶隊老師在比利時的街道上閑逛,於是三三兩兩結伴流連於街邊的小店,總是能找到幾樣稱心如意的裝飾品。鑽石對於我們來說太過貴重了,但是巧克力沒那麼高高在上,於是逛了大半條街,基本上每個人手上都已經拎著幾盒各種口味的巧克力。比利時人雖然嚴謹又認真,但他們還是很好客,幾乎每個賣巧克力的商家都會提供許多巧克力供人們品嚐,如果對買的巧克力的味道不了解,就可以馬上拆開來品嚐,如果不滿意還可以更換。
除了比利時著名的巧克力和“鑽石糖”,不能忽略比利時著名的小英雄。當年是他在戰爭中急中生智,用尿澆滅了敵人炸藥導火索上的火苗,才保住了這座城市。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的中心廣場——西班牙廣場就能看到一個醒目的小銅像,這就是比利時的第一公民——小尿童於連,而他的腳下正是布魯塞爾的泉眼。經常有一些世界各地著名的設計師為於連設計服裝,每逢節日,或是外國的國慶日等等,他都會衣著盛裝或是穿上這個國家的民族服裝。當我們到訪比利時的時候,小英雄正穿著紅上衣綠褲子。
比利時是歐洲之行的第二站,我們已經拋開了之前那些擔心和焦慮,慢慢適應了歐洲的氣候和歐洲人的生活習慣,而語言方麵,竟出乎我意料的沒有想象中的障礙,原來歐洲還是有許多非英語國家,比如比利時,他們使用的是荷蘭語。所以比利時人的英語發音聽起來似乎也有些蹩腳,也許也是因為使用並不頻繁,也會出現不知道如何表達的情況,但是好在比利時人都很熱心,即使不會表達,也會用肢體語言加以描繪和解釋,也並不太難懂。街頭的自行車出租很是平常,在汽車上不遠處就有城堡出現,夢裏居然回到中世紀,想必那一定是另一番風味。
初到歐洲的幾天,我已經感受到了這裏的發達和人們的樸實,作為發達國家,各方麵確實都要完善和先進得多,可能正是因為這樣,這裏的人們也很單純,不存在那些旅遊景點就會欺騙消費者的現象,這種簡單直接的交流方式讓人覺得很舒服。
荷蘭
荷蘭,是我此次歐洲之行大愛的城市。所以一定要費一些筆墨。
因為荷蘭是有名的性都,所以出於對我們的安全著想,住的地方特意選擇了遠離市區的郊外,雖然路上的時間花得多了些,但是我們有機會欣賞到荷蘭大片的鬱金香花田,也是一件樂事,車在荷蘭的鄉間開過,看著落日的餘暉映照在漫無邊際的花海,那種感覺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在城市裏長大的我們,是沒有機會看到這種景象的。落腳的旅店在一片幽靜的民居中間,白色的牆,木門,要走過一條在草上鋪的石板路才能繞到旅店的大堂,所謂大堂,也不過是一張圓桌,兩張椅子,老板很熱情地招呼我們上樓,電梯很小,一次隻能進去兩三個人和兩隻行李箱,而且電梯總是晃晃悠悠的,看上去讓人心驚膽戰很沒有安全感。
為了節省時間,我們決定由兩個人護送所有的行李箱上樓,其他人走樓梯。樓梯也是相當的窄,這樣小的旅店,房間裏豈不是要轉個身都困難?但其實不然,進到客房的樓層就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一層一共就七間屋,每間都有大陽台,並且陽台是通著的。正好我們12個人加兩位老師可以住滿一層,安頓好了行李,我們才發覺已經饑腸轆轆。下午五點的荷蘭郊外小鎮,已經很難見到一個人,但是好奇心驅使著我們出去轉轉,於是我們五個女生溜出了旅店,準備到街上看看有沒有吃飯的地方。走了很遠,基本上都是民居,終於給我們找到一家pizza店。我們買了兩張pizza一瓶果酒一大盒冰激淩準備回去大吃,誰知道在等pizza的過程中由於和老板聊得相當投緣,其中一位性格豪爽的女生當場開了那瓶酒與老板喝了起來,老板對我們幾個從中國來的姑娘對他pizza店的讚賞大為受用,當即決定送我們兩瓶酒。交易很愉快,我們拿著豐盛的食物回到了旅店湊在一個房間裏開小party,不知道是因為兩張pizza太小不夠分還是因為國外的pizza太正宗實在很美味,總之當我們風卷殘雲之後仍有點兒意猶未盡的感覺。於是又各自拿出從家帶來的零食繼續分享。這個時候不知道是誰挑起了方便麵的話頭,歐洲的東西全是冷食,連熱水都很少見,就算是熱的,也是除了土豆就是香腸,一頓兩頓還可以,要是頓頓都如此那就受不了了。如果這時候能出現一碗熱騰騰的方便麵那簡直就是江湖救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