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最後一課(1 / 3)

一葉扁舟在長江波濤之上縱橫,乘風破浪,度輕快無比。WwWCOM不過眨眼間的時間,無數的浪頭與青山都被拋之腦後,如果細心觀之的話,竟然會現此舟不是順江而下,反而是逆流向上!

沒錯,此葉扁舟正是敖乾留下的那一艘,而船頭傲然而立的風度翩翩的黑衣青年也正是敖溟!

站在船頭,他一下子就回想起了往日與敖乾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時間雖然不長,可對自己的影響卻不可謂不深。無論是救過自己無數次性命的兩個法術,還是對如何成為一頭真龍的教導,敖乾雖然從來不會對自己太多的過往,然而隻要他出來的每一件事情,必是對自己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龍的倨傲是與生俱來的,哪怕是在對待死亡的時候,也從來不肯低下自己高貴的頭顱。

輕輕一聲歎息,一滴淚水從敖溟的眼眶滾落,男兒有淚不輕彈,也從來不願意讓別人看到他軟弱的一麵。在雲夢仙子麵前的敖溟始終冷峻,哪怕是在她流淚的時候也隻是露出悲傷的神色,然而此時獨自一人駕著敖乾留下的扁舟的時候,他終究還是忍不住一滴淚水滾落!

“滴答”一聲彙入滾滾如龍的長江,消失的無影無蹤,尋不到一絲的痕跡。

輕舟已過萬重山,敖溟此行的目的正是敖乾最後指點的所在,蜀中之地的灌江口。

灌江口位於梅山腳下,與長江、岷江相互依存,也正是楊戩與梅山六友的落腳地點。

敖溟立在船頭,昂向青翠的山上望去,隻見雲霧籠罩看不清其中景色,隻覺縹緲之中帶著一絲仙家盛景。這山看起來不如廬山高大秀氣,不過勝在有江水為伴,山水照映間生出無窮美感。

敖溟登上岸頭,先看到的竟是凡俗的城鎮,無數的平民百姓要麼在田間地頭勞作,要麼在城中叫賣招攬生意。終於很難得的在敖溟麵前呈現出一幅盛世景象,而城中最為顯著的建築就是一座神廟。

遠遠望去,根本不需要敖溟定睛觀察,就能看到高大神廟門頭上的金字牌匾,乃是“二郎廟”三個大字。

香火繚繞,香客也是絡繹不絕,在敖溟眼中更能看到另一番奇景,就是無數香火之力化成的慶雲籠罩在神廟空中。看起來金光閃爍,竟然比自己這些年積累的香火之力還要豐厚。

修士的名山洞府就相當於他的家門,敖溟隻知道二郎神楊戩住在灌江口處的梅山之上,如果直接進山去找的話,就相當於直接闖入別人家中,終歸不算禮貌。

所以敖溟就先來到了這岷江東岸的二郎廟,這裏也是楊戩最大的廟宇了,肯定能夠尋到他的蹤跡。

正在廟宇內閑逛,感受著其中的香火氛圍,隻見這廟宇中的金身塑像果然是“儀容清俊貌堂堂,兩耳垂肩目有光。頭戴三山飛鳳帽,身穿一領淡鵝黃。縷金靴襯盤龍襪,玉帶團花八寶妝。腰挎彈弓新月樣,手執三尖兩刃槍。”

看起來不僅帥氣十足,還威嚴不凡,就這身打扮完全可以甩自己廟中神像十八條街開外了。

廟祝見敖溟昂大量楊戩神像,卻不購置香火跪拜,頓時就顯得很不高興了。

隻見老廟祝施施然走來,衝著敖溟道:“這位施主,你為何不拜二郎顯聖真君?”

敖溟微微一笑,也不和他計較,就躬身衝著楊戩神像作了個揖。起來自己是來找他幫忙的,不過他也還經不起自己的跪拜,如是也算給足了麵子。

可是這些落到廟祝眼中,儼然是對他們二郎爺爺的大不敬,頓時更是不能忍,就連一旁諸多前來進香的香客也都是紛紛指指點點,吐槽敖溟的行為。

同凡人理論,他的氣量也還沒有到這種地步,也也不同他們多廢話,幹脆的掏出一枚拳頭大的珍珠,直接放在立著楊戩神像的供桌上。

果然這種一擲千金的行為還是很容易征服世人的,無數人都是衝著珍珠出了驚歎的聲音,唯有老廟祝的臉色變得更難看了。

“施主,還請將寶珠收回吧!”老廟祝倒也沒有對敖溟脾氣,廟祝終歸是和神靈有所接觸的人,雖然仍舊是凡人之軀,但是見識遠非一般人所能比擬。如此寶珠凡間哪能一見,拿到皇帝麵前換取一城一池也不在話下,若是真的讓這枚珍珠留在二郎神廟裏,那就不是寶物而是禍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