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一直冀望複辟清朝的前清貴族以為時機到來。滿洲宗室、時為吉林省軍參謀長的熙洽趁吉林長官奔母喪不在城中之機,打開吉林城門,向日本投降。滿族人熙洽成為日本侵華以來第一個投降日寇的中國官員。熙洽密信清朝遜帝溥儀,請“皇上”(溥儀)回到“祖宗發祥地,複辟大清,救民於水火”,在“友邦”(日本)支持下,先據有東北,再圖關內。以已經升任吉林省代理長官的熙洽為首的前滿洲貴族向日本方麵提出迎接溥儀至東北、建立君主製的國家。日本關東軍方麵也早已認定溥儀是合適的傀儡人選。戰後,城野宏供認日方選擇溥儀的原因為:
首先,溥儀“同中國本部的國民黨沒有任何聯係”;
其次,“滿洲和蒙古的一些舊的階層對於清朝還懷有傳統的向往”;
第三,“一般的農民……對由滿洲的愛新覺羅家實行的王道政治似乎更加歡迎”。
滿洲國執政就任式
1931年11月8日,土肥原製造了“天津事件”,將溥儀從其在天津日租界的住所秘密帶出,後經大沽口、營口、旅順,接至撫順。1932年2月16日,關東軍召集張景惠、熙洽、馬占山、臧式毅,及謝介石、於衝漢、趙欣伯、袁金鎧等人在沈陽大和旅館召開“關東政務會議”,會議由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主持。會議決定迎接溥儀為偽滿洲國執政,並分配了各人在政權中的職務,其中板垣征四郎任奉天特務機關長、偽滿洲國軍政部最高顧問。18日,發布《獨立宣言》:“從即日起宣布滿蒙地區同中國中央政府脫離關係,根據滿蒙居民的自由選擇與呼籲,滿蒙地區從此實行完全獨立,成立完全獨立自主之政府。”23日,阪垣在撫順與溥儀會麵,告知溥儀出任偽滿洲國執政。原本以為能夠重登帝位的溥儀盡管對於“執政”的安排甚為失望,但隻能接受。
3月1日,發布《建國宣言》,偽滿洲國宣布成立。首都設在長春(改名為新京),中華民國政府對日本策動滿洲獨立並建立偽滿洲國提出嚴重抗議。6日,溥儀從旅順出發,9日在長春宣布就任偽滿洲國執政,年號為“大同”。同時任命該國各府、院、部的負責官員,偽滿洲國正式建立。
1932年9月15日,關東軍司令官兼駐偽滿洲國特命全權大使武藤信義與偽滿洲國國務總理鄭孝胥在勤民殿簽署《日滿議定書》。《日滿議定書》規定日本正式承認偽滿洲國,並在偽滿洲國駐軍擔負偽滿洲國的國防。在附件中規定由日本管理偽滿洲國的鐵路、港灣、航路、航空線等。此外,還約定日本軍隊所需各種物資、設備由偽滿洲國負責,日本有權開發礦山,日本人有權充任偽滿洲國官吏,日本有權向偽滿洲國移民等等。
1934年3月1日,愛新覺羅·溥儀在新京南郊杏花村舉行登基典禮,改“偽滿洲國”為“滿洲帝國”,溥儀稱帝,改年號為“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