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三章 徐州會戰 (中)(1 / 2)

中國最高軍事當局令第五戰區集中兵力於徐州附近,準備再次聚殲日軍。日軍改以部分兵力在正麵牽製對方,主力向西迂回,企圖從側後包圍徐州,殲滅第五戰區主力。4月18日,日軍第10、第5師分別從山東嶧城(今屬棗莊)和臨沂西北的義堂地區南進,對守軍第2集團軍和第20、第3軍團及第27軍團第59軍實施牽製性進攻。守軍頑強抗擊,至月底,將日軍阻止在韓莊、邳縣(今邳州)和郯城一線。5月5日,日軍開始從南北兩個方麵向徐州西側迂回包圍。在南麵,第9、第13師從蚌埠地區分別沿北淝河、渦河西岸北進,至13日,陷蒙城、永城(屬河南)後,向江蘇蕭縣、碭山(今均屬安徽)進攻;第3師由蚌埠進入大營集地區,向宿縣(今宿州)進攻。在北麵,第16師由山東濟寧渡運河,至14日,連陷鄆城、單縣、金鄉、魚台後,向江蘇豐縣、碭山推進;第14師從河南濮陽南渡黃河,陷山東菏澤、曹縣後,直插河南蘭封(今蘭考);同時,第10師將韓莊、台兒莊地區的作戰交由第114師接替後,在夏鎮附近渡過微山湖,向沛縣(屬江蘇)進攻。5月中旬,前方越來越慘烈的戰報不斷傳到武昌國民黨軍委會蔣介石的案前,徐州突然麵臨的嚴重危機,使他那因台兒莊的勝利衝得有點暈乎乎的大腦一下冷靜下來。蔣介石突然意識到:日軍的意圖是要圍殲徐州中國軍隊主力。若徐州那50個精銳師被日軍吃掉,我還抗什麼戰?蔣介石立即叫來何應欽、白崇禧、陳誠等人一塊研究策劃。日軍的企圖已經暴露,再死守徐州已不現實,何應欽等人亦主張趕緊突圍決定放棄徐州。蔣介石口授給李宗仁的十萬火急電令:

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軍委會著令你部力避決戰,撤離徐州,火速突圍。

一、顧祝同第24集團軍在蘇北,第69軍及海軍陸戰隊在魯中南原地堅持抗戰。

二、劉汝明第68軍為全軍後衛,掩護主力轉移。

三、第5戰區其餘各部,立即向豫皖邊區突圍……

16日,第五戰區命令各部隊分別向豫、皖邊界山區突圍。中國軍隊且戰且退,陣形不亂,按部就班地向西、向南撤退。日軍阻一處,中國軍隊衝一處,無所不破,大軍向河南南部及湖北北部集結,各路都相繼衝出重圍。為避免與優勢之敵作消耗戰,當各路敵軍向徐州步步合圍時,李宗仁令所部各路守軍,作稍事抵抗後,即相機撤向山區、湖沼地區,進行“化整為零”的遊擊戰,與敵人糾纏了月餘。5月18日黃昏,李宗仁與長官部官兵一應人員700餘人,乘夜色經宿縣、蒙城,越過敵之包圍圈移駐潢川。留守徐州城的劉汝明部在蕭縣一帶伏擊日軍第9師團,對日軍造成重大傷亡。日軍見中國軍隊大部已走,企圖於徐州城圍殲劉汝明部。劉汝明部佯作死守狀,及見各路大軍撤盡,根據蔣介石的命令,放棄徐州城,巧妙地跳出日軍數十萬大軍的重圍,安全轉移。敵軍不但沒有擊潰劉汝明部,甚至連一個上尉也沒有捉到。日軍的華中派遣軍的13師團一路殺來,發現李宗仁唱了一出空城計,又令一心想爭功的華北方麵軍大感挫折,日軍傷亡了萬餘人的代價,得到了一座空城。5月下旬,各路大軍按命令的路線,全部安全撤抵皖西、豫南地區。日軍沿隴海鐵路西進,6月6日占領開封。為阻止日軍前進,蔣介石9日下令在鄭州東北花園口附近炸開黃河大堤,河水經中牟、尉氏沿賈魯河南泛。日軍被迫向黃泛區以東地區撤退。會戰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