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把空間的秘密與沈臨風分享之後,謝瑤覺得自己有種前所未有的輕鬆感。雖然最近沈臨風很少出現,但謝瑤卻一點都不擔心。

謝瑧被派遣到了翰林院,得了個從六品的官職,工作簡單但卻極其繁瑣,很多時候都得宿在翰林院,連家都顧不得回去。

奇怪的是,殿試時候並不如謝瑧得皇帝歡心的謝玧,反而被任命為正六品的內閣侍讀。好在兄弟倆打小感情就好,並未曾因為狀元的位置和官職的高低而對彼此產生嫌隙。

謝瑤如今應該叫鍾瑤,或者嘉柔了。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她心裏已經完全接受了靖王和鍾子謙,每日都會親親熱熱的喊父王哥哥。至於南平,她未曾去問,無論對方現在是死是活,她都不想知道。

不過是不相幹的人而已,相信父王和哥哥,都不會讓她再來打擾他們現在的生活。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對南平失望之後,靖王找回了謝瑤,他不止一次的在心中暗自感激謝家,把女兒養的這樣好。得知謝瑤從小體弱多病,他更是愧疚心疼,恨不能把世間最好的東西,全都搜羅回來,捧在謝瑤的麵前。

反倒是鍾子謙更了解謝瑤的心思,找了機會和靖王長談了一回,靖王才停下了自己這種近乎瘋狂執迷的做法。果然,謝瑤對靖王的態度比之前自然了不少。

靖王這才感歎,還是兒子說的對啊,他們本來就是血脈相連的親人,當年與瑤瑤骨肉分離也是情勢所逼,非己所願,自己那般做法隻會讓瑤瑤覺得自己被當成了外人,愈發尷尬。不如就像是平凡的家人那樣相處,讓瑤瑤沒有心理負擔的在王府裏生活。

謝瑤能這麼快融入王府的生活,其中還有孟氏和謝文良的功勞。他們從鍾子謙那裏得知了當年與謝瑤分離的原因,雖然因為謝瑤不再隻是自己的女兒而傷感,卻也同情靖王這麼多年骨肉分離的痛苦。

每次謝瑤去了謝家,孟氏和謝文良都會順帶的提起一兩句,讓謝瑤和靖王好好相處,要恭敬孝順。後來靖王得知此事,對謝家人更添好感。

雖然一開始,他很感激謝家把自己的女兒平安養大,謝瑤也確實比南平更加招人喜歡,但因為謝瑤總是親近謝家,對自己十分疏離,靖王心裏很不舒服。即使明白這是人之常情,可還是忍不住會鑽牛角尖。

如今謝家的兩個兒子全都金榜題名,謝家人卻始終謹守本分,沒有借著瑤瑤的名頭在外麵囂張跋扈惹是生非,也沒有攛掇著瑤瑤隻親近謝家,這樣的表現讓靖王十分滿意。既然對方如此識趣,又努力上進,那自己在適當的時候拉拔一把也無不可。

於是,靖王與謝家人的交集愈發多了起來。時間長了,謝文良和孟氏對這個王爺也不似最初時候的敬畏懼怕了。王爺也是人嘛,同樣是兩個鼻子一隻眼,會笑會哭會高興會生氣,就是家裏銀子多點,其他的,也沒什麼嘛。

而且,靖王還會和謝文良去田莊裏一起下田。當看到田地裏因為幹旱缺水,糧食長的稀稀拉、拉的,他愁眉緊鎖。謝文良暗自感慨,難怪人們對靖王爺那般愛戴,看看,除了靖王,還有那個王爺會跟自己這個農夫一起卷起褲腿下田?

謝文良已經忘記了,幾個月之前,沈臨風還跟著他在清河縣的田莊裏幹活來著。嗯……其實他不是忘記了沈臨風曾經下地幹活,而是忘了沈臨風也是個王爺。

本來正是秋收的時節,買地買田莊應該更困難,但一來今年年景不好,二來,有靖王府在,一個田莊還不是手到擒來。可有了田莊,雖然謝文良終於不用閑著沒事幹了,卻開始為地裏可憐的莊稼擔憂。

謝文良讓厚樸帶了家裏剛買的人回清河縣的田莊裏去收莊稼了。想到這個,他心裏的希望又燃起來了一些。總不會年年如此,好歹今年還有縣裏的糧食撐著。

這日謝瑤去繡坊裏看了孟氏和孟婉兒,她們倆正在和繡娘忙著做工,有個客人定了加急的繡件,她們為了趕工連飯都顧不上吃。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怎麼能行呢。謝瑤轉了一圈,孟氏和孟婉兒都沒空兒搭理她,謝瑤默默的從繡坊出來,去了謝宅。

謝明禮和薛氏去了謝文良的田莊裏,家裏除了下人,隻剩下謝玧一個主子在。雖然下人多是剛剛添置的,可謝家又是狀元又是探花,還養大了靖王府的金枝玉葉,就算是最底層的下人們,也不敢輕忽如今看著還不起眼的謝家。

當謝瑤出現在謝家廚房的時候,可把一眾廚娘和幫廚給嚇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