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良的老叔,說起來,謝瑤要稱一聲叔祖父的。這位叔祖父叫謝明禮,與謝老爺子同屬一宗,是堂兄弟。不過謝明禮沒有謝老爺子命好,打小就沒讀過書,和謝文良一樣,是個地地道道的莊稼漢子。
謝家沒落,但謝老爺子的爹留下了點家當,謝老爺子讀了幾年書,靠著肚子裏那點子墨水,當了村子裏的教書先生,可以混個飯飽。
但謝明禮就比較倒黴,攤上了個好賭的爹。原來家裏還有點家產,最後全給敗光了,連地都賣的一分不剩,還欠了一屁股外債。結果人家賭坊有人來收債,謝明禮的爹膽小,就給嚇死了,留下一對孤兒寡母。
謝明禮到處借錢,總算把賭債還上了。自己佃了田種上,他娘把家裏能賣的全都賣了,農閑的時候就出去找活兒,勤勤懇懇幹了十二年,熬得老娘都受不住,去地下找他那個死鬼老爹算賬了,他才總算把借回來的錢全都還清。
這個時候,謝明禮已經二十九了,卻還沒有個媳婦兒。他也知道自己的情況,住著茅草房,喝著數的清米粒的稀飯,聘禮出不起一兩,誰家腦子被驢踢了會把姑娘嫁給他。
那會兒,謝文良都會滿地跑了。謝文良不得爹娘喜歡,打從能走會跑了開始,就被指使著出去幹活兒了。謝明禮沒有老婆孩子,對這個懂事又可憐的侄子就很心疼。謝文孝當時人小,可也知道老叔對自己好,所以常常偷跑去謝明禮家裏。
後來被謝老太太知道,還跑去謝明禮家裏鬧了一通。說什麼謝明禮不懷好意,糊弄小孩,自己沒錢娶不上媳婦兒,怕以後死了沒人抗幡摔盆就想搶自己兒子!還訛詐老叔,說他害的謝文良整天不好好幹活兒,耽誤了家裏的事,少賺了多少銀子。
謝明禮平時一直溫溫和和,欠別人的錢,雖然時間長,卻也一點點還清了,未曾逃債不認賬。在村子裏頭,和大夥兒相處的也挺好。除了窮,沒別的毛病。
但謝老太太的話,卻讓謝明禮十分惱火。他不是謝老爺子,不會慣著謝老太太,而且他如今孑然一身,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就狠狠收拾了謝老太太一頓,把謝老太太嚇得,再沒敢找他麻煩,連賠償也沒要,還丟了一隻鞋,就給跑回家去了。
至於謝明禮是如何收拾謝老太太的,謝瑤不知道,村子裏的傳言也不清楚,謝文良當時還小記不住,別人,也沒人會和謝瑤說。
自從那次以後,謝老太太就更討厭自己這個二兒子了,覺得他不僅把謝老爺子的官運給衝掉了,還和謝明禮那麼個牲口似得人來往,害的自己丟了那麼大的臉,簡直罪無可恕。
謝明禮和謝老太太鬧過之後,心裏憋了一口氣,當天晚上就收拾了包袱,離開了上柳村。沒人看見他走,也沒人知道他去了哪裏。
五年之後,謝明禮帶著一個美麗的婦人和一個三歲的男娃一個一歲多點的女娃回來,在村子裏買了一塊房基地,蓋了到現在還人人羨慕的青磚大瓦房,又在本村和隔壁村買了總共五十畝良田,過起了悠閑自在的地主生活。
謝明禮突然衣錦還鄉,村子裏的人們自然議論紛紛。問他,他隻說在外麵做了點小生意,賺了幾個錢,就想著還是回鄉種地安穩,這才回來。
可顯然這樣的解釋並不能讓眾人相信,但謝明禮並不在意,信不信的,和他有什麼關係?他隻管關起門來過好自己的日子!
後來,關於謝明禮的傳言就有了好幾個版本。鄉親們靠著豐富的想象力,勾畫著謝明禮離鄉背井的生活。
有人提出陰謀論,說他是給人做了上門女婿,娶了有錢人家的姑娘,最後卻翻臉不認人,謀劃了女方的家產跑路回來的。
另一種比較誇張的說法是,謝明禮出去以後走投無路,做了喪盡天良的盜墓行當。沒見他領回來媳婦兒那麼多好首飾麼?肯定都是從地下挖出來的!
也有人說,謝明禮是被謝老太太給刺激的,這才出去找賺錢的門路。路上肯定遇到貴人相助,掙了大錢,回來眼氣謝老太太的!
她當初不是說人家窩囊廢沒出息,一輩子娶不上媳婦兒沒有兒子麼?現在人家可是兒女雙全,媳婦兒賢惠又漂亮,家裏富裕有錢花,比她不知道強多少倍。
這些沸沸揚揚的傳言,謝老太太自然是最相信第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