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出征(1 / 2)

翌日邊疆八百裏急送至蕭允尚案前一封戰報,說是閼於王征集了十萬騎兵壓境,與北疆守軍已於卯庸關外初次交戰。

因卯庸關外地勢開闊,閼於騎兵的戰鬥力得到極大發揮,錦朝三萬守軍不得已退居關內,駐守遙城不出,同時急發奏報向帝都求援。

北疆有三道天然的關峽,分別是卯庸關、疊庸關和居庸關。其中卯庸關離閼於的疆土最近,首當其衝,且地勢對騎兵作戰極為有利。

當下朔遠侯淳於寒川便率先上書,請求蕭允尚準許自己帶領軍隊馳援北疆。然而之前的宮變中,淳於寒川被囚禁數月也受了些暗傷,至今尚未複原,若要擔任主帥委實吃力,是以他的請求被蕭允尚駁回了。而淳於剛年事已高,且亦是傷病纏身,自是毫無領兵出征的可能。

除了淳於氏父子外,唯一曾在北疆駐守過且與閼於軍隊交手多次的將領就隻剩下了蕭承鈞一個。然而不知為何,這次蕭承鈞竟異常沉默,沉默到仿佛朝堂上根本就沒有這個人。

上次蕭杞風發動的宮變雖然凶險,但為時不過數月,閼於王竟能如此精準的把握住發動進攻的時機,恰好是蕭允尚方一經曆大劫根基不定之時,委實是有些蹊蹺。況且經此一亂,錦朝已然元氣大傷,又能拿什麼來抵擋來勢洶洶的閼於鐵騎?

想那坤都經過了這二年的休養生息,已然將王位坐穩,此番大舉侵犯必是有備而來。如今無論派誰領兵去增援,都注定了是九死一生的凶險之旅。

無論於公於私,衛琬都不希望出征的人選是蕭承鈞。此戰無論勝敗,都會給蕭允尚一個降罪於蕭承鈞的理由,更何況戰場上刀劍無眼,若是他有個好歹……

因此一事,衛琬數夜都不得安枕,又苦於無法與他相見,隻得設法讓紅鶯傳了口信去,囑他務必不得出戰。待紅鶯帶了他的肯定答複回來後,衛琬才稍稍心定。

然而不過是第二日,就傳來了靖王在早朝上當眾請戰的消息。且蕭允尚已經當庭應允,撥了五萬將士於他麾下,又派了淳於寒川做副統帥,不日就要開赴邊疆。

紅鶯慌張地將這個消息帶回來時,衛琬晨妝方畢,聞言神色大變,從妝台邊上霍然起身時衣角帶翻了台子上的瓶瓶罐罐,頓時滿地狼藉。

她來不及命令侍女為她更換朝服,就這般穿著家常衣衫一路奔了出去,徑直闖上了勤政殿。

彼時滿朝文武都以驚異的眼光看著她,試圖阻攔她進去的宮監已被她怒斥退下,猶豫地看向蕭允尚。衛琬此時滿心滿眼裏都是剛剛聽到的那個驚人消息,竟直直闖到了大殿中央,然而,百官俱在,卻偏偏沒有她想尋的那個人。

蕭允尚抿緊了嘴唇,從龍案後緩緩起身道:“皇後來得正好,正好隨朕一道送靖王和朔遠侯出城!”

他不等衛琬有所反應,已然走下玉階握緊了她的手,拉著她一路向殿外走去。殿內一群臣子雖不明所以,但也隻好跟上去。

衛琬正待掙紮,蕭允尚卻湊到她耳邊道:“皇後是想讓朕在大庭廣眾下出醜麼?若是如此,朕也不必等他出征,這便定他一個罪名斬首示眾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