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與失敗人士之間的差別在於——成功人士始終用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和最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製自己的人生。失敗者剛好相反,他們的人生是受過去的種種失敗與疑慮所引導和支配的。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心態是否積極主動,對他能否成功的影響,遠比天賦和才能對生活的影響更為重要。如果你能睜開心靈的雙眼,能驚喜地發現,周圍竟有無窮的財富,自身竟蘊藏著無窮的寶藏,那麼你一定會有美好而充實的人生。
選擇積極的力量
誠然,如今世界上的窮人確實太多了,他們隻是甘於過窮日子,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為什麼這麼窮,從來沒有站出來說一句:窮,也要站到富人堆裏。他們沒有認清自已還有選擇成功的餘地。
然而,我們每天聽到的卻是這樣的話:“我很喜歡那個東西,但是我買不起。”“我買不起”、“我花不起”。沒錯,你是買不起,但不必掛在嘴上。如果你不斷地說“我買不起”,那你一輩子真的會這樣“買不起”下去。選擇一個比較積極的想法。你應該說:“我會買的,我要得到這個東西。”當你在心中建立了“要得到”、“要買”的想法,你就同時有了期待,心裏就有了追求它的激情。千萬不要摧毀你的希望,一旦你舍棄了希望,那麼你就把自己的生活引入了挫折與失望。
也許你曾聽過這麼一則寓言故事:過去在同一座山上,有兩塊相同的石頭,三年後發生截然不同的變化,一塊石頭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而另一塊石頭卻受到別人的唾罵。這塊石頭極不平衡地說道:老兄呀,曾經在三年前,我們同為一座山上的石頭,今天產生這麼大的差距,我的心裏特別痛苦。另一塊石頭答道:老兄,你還記得嗎,曾經在三年前,來了一個雕刻家,你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你告訴他隻要把你簡單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時想象未來的模樣,不在乎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所以產生了今天的不同。
兩者的差別:一個是關注想要的,一個是關注懼怕的。過去的幾年裏,也許同是兒時的夥伴、同在一所學校念書、同在一個部隊服役、同在一家單位工作,幾年後,發現兒時的夥伴、同學、戰友、同事都變了,有的人變成了“佛像”石頭,而有的人變成了另外一塊石頭。假如有一輛沒有方向盤的超級跑車,即使有最強勁的發動機,也一樣會不知跑到哪裏;同理,不管你希望擁有財富、事業、快樂,還是期望別的什麼東西,都要以一種態度和行動去得到它。“人生教育之父”卡耐基說:“我們不要看遠方模糊的事情,要著手身邊清晰的事物。”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做不到的事情,隻有想不到的事情,隻要你能想到,下定決心去做,你就一定能得到。
洛克菲勒在他還一文不名的時候曾說過,“有一天,我要變成百萬富翁。”他果然實現了願望。所以,你應該了解:一切你想要得到的東西在還未實現之前,本來都隻是一些想法。你的經濟情況也一樣,先要有想法,然後才會變成現實。想法改變了,外在改變也會隨之而來,這可是一條永遠不變的法則。如果你經常說“我付不起”、“我永遠得不到”、“我注定是受窮的命”……那你就封閉了通往自謀幸福的路,隻有不時進行選擇性的思考,才會改變想法和現實。必要的時候,不妨運用一想象力,你會發現:以前不敢奢望的好運會降臨,生命會有轉機,你的生命會出現一種嶄新的麵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