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興起(3 / 3)

曖昧的日本人

日本是中國的近鄰,古代日本大量吸收中國先進文化,加速其發展,並使兩國的文化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日本並沒有漢化,而是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日本文化。正因為如此,中國人對日本人既熟悉又陌生。菊花和刀都是日本人的象征。日本人既妄自尊大又禮儀超群,既蠻橫又文雅,既尚武又愛美,既好鬥又和善,既刻板又富有適應性,既順從又不甘任人擺布,既勇敢又膽怯,既保守又善於接受新事物,而且這一切相互矛盾的氣質還都以最極端的形式表現出來。

日本史一般分為三段:古代史從原始社會到明治維新,近代史從明治維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現代史則從二次大戰後開始。

日本是一個島國,由本州、九州、四國、北海道及幾百個小島組成。最早居住在日本的有熊襲人和蝦夷人,一般認為日本人的祖先大約在幾萬年以前從亞洲北部大陸和東南亞來到日本各島後融合形成,他們創造了舊石器文化。

《漢書地理誌》記載有“倭人”;《三國誌·魏誌·倭人傳》則記載了2世紀至3世紀日本的邪馬台國,女王卑彌呼統治20餘部落7萬餘戶,已使用鐵器。邪馬台國地點,過去一說在九州,一說在本州,近年在九州發現東漢銅鏡殘片,說明在九州的可能性較大。

3世紀中葉,在本州中部興起另一個國家大和。象征大和國統治者權威的遺跡是古墳,這些天皇和皇族的墳墓今天還留在奈良一帶,墳高達七八米,時間為3世紀至7世紀,日本人稱這一時期為古墳文化。5世紀大和國統一日本列島。

5世紀、6世紀以來,由於鐵農具廣泛使用,生產力提高,大家族可脫離氏族集團自立,使舊的氏族色彩濃厚的部民製不合時宜,同時也使皇室與貴族之間爭奪部民和土地的鬥爭越來越尖銳,加之日本皇室和一些曾到過中國的留學生,傾慕中國隋唐製度,決心進行改革,以建立中央集權,遂與舊貴族展開了激烈鬥爭。

7世紀初先有聖德太子改革,後又派遣隋使和留學生,學習中國文化、典章製度。607年日本致中國的國書口氣很大:“東天皇敬白西皇帝”。此為大化改新之先聲。645年中大兄皇子聯合大貴族中臣鐮足等發動宮廷政變,消滅專權的蘇我氏,擁立孝德天皇,自己以太子身份攝政,646年(大化元年)頒布改新詔書,史稱“大化改新”。

改新的主要內容有:廢私有領地、部民製為公地公民製;班田收授法,班給公民口分田,六年一班,受田者負擔租庸調;廢除官吏氏姓貴族世襲製,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體製;實行府兵製(征兵製)。

大化改新使日本成為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製國家,天皇製從此確立。

平安時期(794—1192年),是日本社會由律令政治向武家政治的轉型時期。日本社會政治發展的特點有二:一是天皇始終存在,所謂天皇是神,“萬古一係”;二是武家政治,而武家政治的發端乃是武士的興起。

武士興起與莊園製度發展有關。隨著班田製的荒廢,中央集權製的律令製國家瓦解,中央對地方喪失控製能力,地方豪強的獨立性日益增強。地方豪強和大莊園主為保護和擴張領地,便把自己的家族和仆從中的青壯男子武裝起來,建立亦兵亦農的私人軍隊,這種以血緣關係和主從關係相結合的軍事集團,其成員稱為武士。隨著武士勢力的增長,不但地方豪強難以控製都轉而依賴於他們,連朝廷內部相互鬥爭的政治勢力也依靠其奪取政權,武士地位日益重要。到11世紀時,形成關東源氏和關西平氏兩大軍事集團。1185年源氏打敗平氏,取得中央政權。1192年源賴朝在鐮倉建立幕府。幕府首腦稱為征夷大將軍,但幕府實際上是中央政權,天皇被架空。幕府政治是武家政治的體現,它一直存在到1868年明治維新前,其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日本軍部,仍有武家政治的色彩。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班田製及中央集權的崩潰,說明自中國移植過來的先進製度,在一些方麵並不能與日本的實際情況完全適應,幕府體製的建立,是日本社會發展獨特性的反映。

15世紀至16世紀,日本進入戰國時代,地方領主豢養武士,成為控製一方的大名,著名的有甲斐的武田信玄、三河的德川家康、尾張的織田信長、中國的毛利元就等。他們在領國內把地方領主組織為自己的家臣團,積極發展工商業,積蓄經濟力量,頒布法令,直接統治農民,形成割據勢力,而幕府的控製範圍僅限於近畿一帶。在角逐中,織田信長的力量逐漸超過其他戰國大名,1568年進入京都,1573年滅亡室町幕府,日本走上統一的道路。

織田信長死後,部將豐臣秀吉繼承其事業,在1590年完成統一日本大業。但豐臣秀吉並未開設幕府,1585年被天皇任命為關白,次年兼任太政大臣,利用朝廷權威鞏固自己的權利。1598年豐臣秀吉病死,德川家康推翻豐臣政權,重建幕府政治。

日本,總是若即若離

日本善於主動吸收外國先進文明。大化改新後的奈良時期,是日本學習中國唐代文化的高峰,中國的典章製度、文學詩歌、儒家思想、佛教、道教、建築、醫學對日本有很大影響,日本留學生吉備真備用漢字偏旁創造日本民族文字——片假名,空海用漢字行書體創造日本行書假名——平假名。

但是,與越南、朝鮮比起來,日本最不受中國巨人的支配。這和日本的島國性質有關。日本諸島與不列顛群島近似,但距離大陸更遠些。日本人在被美國人打敗之前,僅於13世紀受到外族侵略的嚴重威脅。因此,可以說日本人離大陸非常近,足以從偉大的中國文明中得到益處;但又可以說非常遠,可以隨意選擇和拒絕。事實上,日本人對從國外引進的東西都異常敏感和警惕。它獨立地發展起一個主要是屬於他們自己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