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馬特的采邑製改革,到加洛林王朝的矮子丕平和查理曼時繼續實行,因為即使查理曼當時也無足夠財力搞職業軍隊。而各級領主,也有自己的附庸騎士,形成層層分封。打仗時,這些附庸的附庸在王室軍隊中參加其直接領主指揮的軍隊,並且隻是單線聯係,形成“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采邑製的廣泛推行,導致以下後果:一是加速了封建化進程,大小封建主競相爭奪勞動力,把自由農民變成農奴;二是鞏固了中小封建主的地位,奠定了騎士製度的基礎,排除了農民當兵的權利;三是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依次互為主從的封建等級製度。
每一個騎士都靠自己采邑的農民的賦稅和勞役生活,這個騎士對自己的采邑擁有行政、司法、稅收等管理權。國王有時還把一些豁免權賜給一些大領主和教會貴族,豁免權也叫特恩權,指這些領主的領地可不受國王代理人或官員管轄。這樣一來,就使采邑領地具有獨立王國的趨勢。
再往後,這種采邑製又有了發展。采邑原本不是終身的,封臣死亡,采邑交還封主,不得世襲。封臣的繼承者若要繼續從前的關係,要重搞受封儀式。到9世紀,采邑逐漸變成了世襲領地。877年西法蘭克的禿頭查理頒布克爾西敕令,承認采邑和特權世襲。
查理大帝死後,王權的分散,無休止的內戰,外族的入侵,使原本有序的金字塔式的等級統治走向混亂。原來的封疆大吏——伯爵,以自己的附庸為後盾,從王室官員演變為獨立的地方王公。從本質上說,政治分裂是封建製度最正常、最普遍的社會狀態。對王權而言,封建製度的興盛正是王權的陰暗時代。
中世紀的騎士
一個年輕人來到教堂,接受了神父象征性的沐浴,表示洗淨過去所有不端行為,然後開始在神壇前徹夜不眠地祈禱和思考著自己的職責。第二天清晨,他回到城堡,父母和一群人在那裏等待著他。一位年長的騎士走過來,幫助他穿上盔甲,佩帶好寶劍。他單膝跪在地上,城堡領主用劍麵重重地拍他一下,朗聲宣布,他已經成為一名騎士,已經具有了掌握和使用武器的資格。他激動地跳起身,人們向他表示祝賀。
這就是中世紀時期一個年輕人成為騎士的儀式。
騎士是中世紀歐洲出現的一個特殊階層,他們以服騎兵軍役為條件,獲得國王或大領主的封地。他們是為國王或領主而征戰的級別最高的戰鬥人員,是以馬代步馳騁於沙場的貴族。
在那個尚武任俠的年代裏,無論是文字記載還是口頭傳說中的著名英雄都是騎士,像羅蘭、亞瑟王、蘭斯洛特和黑太子愛德華等。
騎士的武器有盾牌、長矛和劍等。騎士在戰鬥時,挺矛策馬全速前進,刺向敵方。當長矛被折斷或從騎士馬上墜落後,他們才使用手中的寶劍。也有力氣大的騎士會使用戰斧、狼牙棒和鐵球等。
騎士們經常進行馬上比武。這是一種模擬戰鬥的娛樂活動。在比武場上,鮮豔的旗幟迎風招展,衣著華麗的男女貴族為騎士喝彩助威,騎士使用平頭的長矛和鈍劍奮勇對打。比武和真正參戰,都是為了俘虜對手並向被俘虜者索取贖金。不過,比武者並不想傷害對方。他們不論是參加比武,還是實戰,都必須遵守某些成文的規則和慣例。如,一個騎士不能對另一個毫無戒備的騎士發起進攻,而必須讓對方做好參戰的準備;對一個真正的騎士來說,突然襲擊是一種可鄙的行為。
騎士被俘後,不會被殘殺,而是被對方待若上賓,即使雙方原來是死對頭也是如此。英法百年戰爭期間,英王愛德華三世在1348年的最後一天,曾邀請被俘的法國騎士參加聖誕晚會。中國的上古時代,交戰雙方也是非常講究禮法的,可惜後來中國發展出了三十六計,宋襄公那樣守禮的人反倒被嘲笑。
尊崇女性是騎士的又一個重要信條,也是騎士畢生追求的理想。年輕的騎士不僅宣誓保護女性,而且選擇一位貴婦、淑女作為自己崇拜的偶像,他們甚至心甘情願為心愛的女人而獻身。
中世紀以後,由於西歐封建製度解體和射擊武器的廣泛使用,騎士的軍事意義逐漸喪失。不過,騎士製度的觀念,如彬彬有禮、舉止端莊、女士優先等,流傳了下來,現在仍是當今西方世界的主要觀念和行為規範。
諾曼人征服英格蘭
遠古時,不列顛島曾附著在歐洲大陸的邊緣上,並不是被海洋包圍的島嶼。島上的泰晤士河,那時也屬於歐洲大陸上的萊茵河水係,兩河水脈相通,本為一體。後來,地殼變遷,海水上漲,不列顛與大陸分離,自成一島。
在公元前4000年代,歐洲大陸西南部的伊比利亞人從遙遠的地中海來到了不列顛島。他們在島上開始了極艱苦的創業,用大而笨的石器種糧食、打獵。
此後,島上先後來過高特爾人、克爾特人、比格爾人,經過民族大融合,征服者與被征服者形成了統一的民族——不列顛人。
不列顛人從公元前55年起,就遭到了羅馬人的侵略。羅馬人對大不列顛島的統治持續了近400年,但羅馬帝國由於離大不列顛島太遠,進行的幹涉並不太多,不列顛人幸運地保留了自己的傳統。
在羅馬結束對大不列顛島的統治後,日耳曼人來了。進入大不列顛島的日耳曼人主要是盎格魯、撒克遜和朱特三個部落。但習慣上還是將他們統一稱為盎格魯人。盎格魯人早就盯著大不列顛島,但一直苦於無理由動手。直到一個不列顛部落與其他部落打仗,請盎格魯人前來幫忙。盎格魯人求之不得,他們利用這個機會,對不列顛人大開殺戒,一舉奪得了不列顛人世代生存的東南沿海、內地地區,成了大不列顛島的新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