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之主”查士丁尼(3 / 3)

早期的俄羅斯教會和宮廷,堅決反對在佛羅倫薩(1439年)達成的東正教會與天主教會聯合的協議。俄羅斯人認為君士坦丁堡最後落入土耳其人手中,是上帝對東正教向天主教無原則屈從的懲罰,俄羅斯人應該堅持自己的信仰,受上帝之命保衛它,維護它原有的純潔。

15世紀末,修士菲洛修斯在寫給伊凡三世的信中說:“古羅馬教會之所以滅亡,是因為阿波利那裏斯的異端邪說;至於第二羅馬教會,即君士坦丁堡教會,則是被以實瑪利的後代的斧頭砍倒的;而新的第三羅馬教會——神聖使徒教會——在您強有力的領導下,照耀整個世界,比太陽還明亮。整個東正教世界都歸您統治,您是世界唯一的君主,基督教徒唯一的沙皇。前兩個羅馬雖已滅亡,第三個卻依然聳立,而且絕不會再有第四個。”

見自己被抬到如此高的地位,伊凡內心非常受用。在索菲婭的慫恿下,他采用了拜占庭宮廷的禮儀,選擇了拜占庭的雙頭鷹為他的徽章。這就是俄羅斯國徽雙頭鷹的由來。

伊凡效法前拜占庭皇帝,成為俄羅斯的專製君主,他的頭銜也相應地變得崇高輝煌:“感謝上帝的恩賜,伊凡是全俄羅斯人的皇帝,是弗拉基米爾、莫斯科、諾夫哥羅德、普斯科夫、特維爾、彼爾姆、烏格拉和波爾法以及其他公國的大公。”

這樣,幾百年風雨飄搖的拜占庭薪火不滅,第三羅馬在俄羅斯領土上繼續生存。俄羅斯擁有豐富的資源和遼闊的平原,它巨大的身軀和胃口不久就讓世界為之震動。

關於斯拉夫人

斯拉夫人主要分布在中歐、東歐和東南歐,屬歐羅巴人種東歐類型和巴爾幹類型。

斯拉夫人分為三大支係:西部斯拉夫人(包括波蘭人、盧日支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東部斯拉夫人(包括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南部斯拉夫人(包括保加利亞人、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斯洛文尼亞人、馬其頓人)。現代斯拉夫人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和體質特征都很相近,他們都是古代斯拉夫人的後裔。斯拉夫語屬於印歐語係,自成一個語族。9世紀後半葉,斯拉夫人借鑒希臘字母,創造了斯拉夫文字。後來,一部分斯拉夫人在古斯拉夫字母的基礎上創製了本民族的文字,如俄羅斯文、烏克蘭文、白俄羅斯文、保加利亞文、塞爾維亞文和馬其頓文。而另一部分斯拉夫語言的文字則采用拉丁字母,如波蘭文、捷克文、斯洛伐克文、克羅地亞文、斯洛文尼亞文和盧日支文。

查理大帝開疆拓土

在西羅馬帝國的廢墟上,被羅馬人稱為“蠻族”的日耳曼人重新建立起了強大的國家,並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古羅馬的傳統。這些日耳曼人分屬不同的部落,有法蘭克人、汪達爾人、西哥特人、東哥特人等。其中的法蘭克王國在查理大帝統治時期疆域最大,它就是今天法蘭西、德意誌、意大利三國的雛形。

查理大帝身高體健,據說身高近兩米。法國巴黎的盧浮宮裏至今還收藏著他的騎馬青銅塑像。成千上萬的法國人、德國人、意大利人以及其他國家參觀者絡繹不絕地來到銅像前,瞻仰這位古代英雄的風采。

742年,查理出生在法蘭克的名門貴族家庭,曾祖父赫裏斯塔爾·丕平是法蘭克王國獨攬大權的世襲宮相,祖父查理·馬特以鞏固國家統一和戰勝阿拉伯人而馳名,父親矮子丕平在羅馬教皇的支持下,廢掉了長期徒有虛名的墨洛溫王朝末代君主,成為加洛林王朝第一代國王。作為王子,查理從小在父親身邊受到軍事和政治上的錘煉,精於武藝,剽悍善戰。768年,丕平去世,查理和弟弟卡羅曼按照父親的遺囑平分了法蘭克王國,實行共治。卡羅曼死後,查理成為法蘭克王國唯一的國王。查理在位46年,共進行了50多次戰爭,使加洛林王朝達到鼎盛。

查理當政後的第一次親征是進攻意大利北部的倫巴德王國。倫巴德人曾多次進犯教皇駐地羅馬,查理應教皇要求,派軍進攻倫巴德。倫巴德人戰敗,俯首稱臣,國王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查理為妻。但倫巴德國王的女兒體弱多病,不能生兒育女,很快被查理遺棄。倫巴德國王得知消息,暴跳如雷,發誓與查理誓不兩立。查理先發製人,774年冬,查理率領大軍翻過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采取分兵襲擊、圍困迫降的戰術,攻占了倫巴德的全部國土。接著進軍羅馬,實踐了其父的諾言,把意大利中部奉獻給羅馬教皇,教皇授予他“羅馬人長老”的稱號。從此,意大利的北部與中部便處於查理的控製之下。

查理一生中進行的最長戰爭,是對北方撒克遜人的征服。從772年開始,查理親率大軍發動對撒克遜人的戰爭,他殘酷鎮壓撒克遜人的反抗,殘忍地將4500名撒克遜人質全部處死,所有撒克遜兒童都要用刀劍量過,凡超過規定高度者,一律砍頭。然而查理的暴行並沒有嚇倒撒克遜人,愛好自由的撒克遜人頑強不屈,英勇抗爭,與查理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持久戰。雙方的戰爭持續了33年,查理在撒克遜地區建立了大批教堂,強迫所有撒克遜人信仰基督教,不守教規、保留異教習慣者均被處死。各地居民都必須給教會提供土地、房屋、勞役和交納什一稅。這樣法蘭克王國的國境線推到了易北河一帶。

在與撒克遜人作戰的同時,查理還征集了一支龐大的軍隊去進攻西班牙。778年,查理的軍隊越過比利牛斯山,攻打當地的阿拉伯人。回師途中,當後衛部隊經過比利牛斯山隘口的時候,突然,山頂上喊殺聲四起,兩側的樹林裏衝出密密麻麻的人群,原來這些人是當地的巴斯克人,因反對查理侵入自己的家園,特地在森林茂密的山頂上布置了伏兵。在夜色的掩護下,巴斯克人把查理的後衛官兵殺得片甲不留,查理的部將羅蘭英勇戰死。這一事跡後來被文學家加工成法蘭西最早的民族史詩《羅蘭之歌》,詩中讚美羅蘭是中古騎士的楷模,查理為封建君主的典範。23年後,查理又一次遠征西班牙,吞並山南廣大地區,建立了西班牙邊防區。

查理占領倫巴德,觸怒了倫巴德國王的女婿巴伐利亞公爵塔西洛。他決定向查理挑戰,替嶽父報仇。787年,查理出兵巴伐利亞,廢黜了巴伐利亞公爵,把這個地區置於自己的直接統治之下。

查理在對外侵略擴張的過程中,與羅馬教皇保持著相互勾結和利用的關係。教皇與法蘭克人的勾結引起了羅馬大貴族的不滿。795年聖誕節,教皇阿德連一世去世,新任教皇立奧三世繼位沒多久,貴族們就羅織罪名把立奧三世逮捕入獄,並揚言要挖掉他的眼睛,割掉他的舌頭。立奧三世秘密派人向查理求救,查理立即率兵前往羅馬,將羅馬貴族或處以死刑,或禁錮終身。第二年又親自送立奧三世回羅馬複位,立奧三世感激涕零,於800年封查理為“羅馬人皇帝”,查理成為古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人和基督教世界的保護者。從此,查理國王變成了“查理大帝”,法蘭克王國成為“查理曼帝國”。

查理的才能和業績並不僅限於軍事征服。他在行政、司法與軍事製度、經濟生產管理體製、教會組織規章、文化教育等各方麵都推行了一係列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西歐封建社會的發展模式。

在行政方麵,查理把帝國劃分為許多轄區,分別由公爵、侯爵、伯爵等統轄,他們最初由國王任免,後來發展為終身製以至世襲。同時,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院長也有類似的地方行政權力。帝國內部也存在大量封賜給軍事與教會貴族的采邑,其中一些擁有獨立的行政司法和財政稅收的權力。

在軍事方麵,為確保兵員供應,查理作出了嚴格的規定,要求擁有一定數額土地的人自備武器、糧食和衣物等,不足規定土地數額者則由幾個人合力提供兵役。教會貴族接受采邑後也必須提供相應的兵役。

在司法方麵,查理要求法官必須具有法律知識,依法進行審判,並確定了審判過程中的陪審作證製度,成為中世紀普通法發展的開端。

為了加強中央政府對帝國的控製,查理加強國家官員及機構的建製。他把傳統的“五月校場”民眾大會演變為國王和全國貴族、官員與教士商討決定重大事務的會議。他還經常派出巡視團,監督和檢查敕令的執行情況以及官員是否稱職、教士是否守規等。

查理還大力倡導文化教育。他率先垂範,學習並掌握了古法語、拉丁語、古德語等多種語言。他建立學校培養貴族子弟、培訓教會人員,還下令教會和修道院學習和傳授文化,他令人抄寫了大量古典和早期基督教的著作並加以保存,因而這些典籍得以流傳至今,這些成就後來被稱為“加洛林文藝複興”。

查理曼帝國輝煌一時,但並不長久。查理死後不久,他的三個孫子在843年三分帝國,分別成為後來法蘭西、德意誌和意大利的前身。

在中古時代的人物中,沒有一位像查理一樣,對後代子孫產生如此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拿破侖被推崇為查理再世,而於1871年正式成立的德意誌帝國,則被視為繼承了查理所締造的神聖羅馬帝國。今天,德國人和法國人都視查理為自己國家的創建者;同時還有一個為歐洲統一而設立的獎項,是以查理來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