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奧古斯都
奧古斯都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他成功地撫平了內戰所造成的創傷。他發現,此時的羅馬,迫切需要進行道德的重建。古典信念在那些受教育階級中迅速衰落,對婚姻、忠貞、門第觀念的支持不再存在。人們從農村擁向城市。小孩不再是父母的珍寶,而變成一種責任或負擔。女人更渴望性感的欲望而不是母性的尊嚴。很多羅馬人不希望結婚,結婚的人也用避孕、墮胎、殺嬰等方法來限製自己的家庭人數。在他的努力下,羅馬通過一係列法令,保護婚姻,鼓勵生育,獨身者將受到經濟處罰,對於養育小孩的人則提供社會福利。
自公元前30年以後,羅馬進入了和平與輝煌的時代,其結果是出現了文學藝術的繁榮。奧古斯都統治時期又被稱為羅馬文學的“黃金時代”。在此期間,湧現出許多偉大的詩人,如維吉爾、李維和奧維德。其中的奧維德在作品中由於違背了奧古斯都關於恢複古老道德風俗的意圖,遭到流放。
奧古斯都生活簡樸,為人謙遜,他一生都受疾病困擾:皮膚癬、關節炎、斑疹傷寒、膀胱結石、失眠等。在一些戰役中,他因為太虛弱而不能騎馬,隻好由擔架抬著奔赴戰場。在嚐試過很多醫生的治療之後,他開始自己醫治自己,主要是用硫黃泡澡,吃一些清淡的食物:粗麵包、乳酪、魚、水果等。他在35歲時就已未老先衰,但是卻一直活到了76歲。
奧古斯都沒有兒子,有一個女兒,他的侄子和兩個外孫在他之前去世。奧古斯都收提比略為義子,作為王位的法定繼承人。他女兒朱利婭美麗活潑,性格放縱,14歲結婚,16歲守寡。後來奧古斯都又讓她嫁給提比略,但她放蕩的個性依然沒有改變,提比略沒辦法,隻好躲到羅得島去研究哲學和星象。有人提醒奧古斯都,按照他的法律規定,女人與人通奸,如果丈夫不去法院告發,父親就有責任去告發。奧古斯都下狠心簽署了一項命令,將自己的女兒放逐到一個蠻荒的小島。6年後,朱利婭在監禁中傷心而亡,這件事也深深地傷了老人的心。
奧古斯都的統治時期被稱為“羅馬盛世”,羅馬文化隨之傳入羅馬人所征服的廣大地區。
瓦盧斯,還我軍團!
在萊茵河以東,多瑙河以北的廣袤土地上,居住著一個以遊牧,捕獵為生的日耳曼民族。日耳曼人身材高大,孔武有力。他們意誌堅強,耐力驚人,是天生的獵手和戰士。
和羅馬的文明世界相比,日耳曼人的社會非常原始。日耳曼人沒有文字,沒有曆史,他們穿獸皮製成的袍子,婦女能織一些粗糙的亞麻布。在整個日耳曼尼亞,隻有不足九十個定居點可以勉強稱為城鎮。日耳曼人住的是名副其實的草房,由原木搭建,幹草敷頂,見不到一塊石頭、磚塊或瓦片。他們通常是家徒四壁,唯一值得一提的財產是他們數目龐大的牛群。
日耳曼人原始的生產方式無法供養這麼多遊手好閑的人,於是很多人加入羅馬軍團當雇傭兵。每到饑饉的年份,日耳曼人就必須大規模遷徙逃荒,因而定期和周邊民族發生衝突。
日耳曼人雖然是典型的蠻族,但卻擁有非常刻板的道德觀。他們非常尊重婦女,遇到大事婦女都要參與意見。日耳曼人是嚴格的一夫一妻製,很注重夫妻之間的忠貞不渝,這和羅馬人的奢靡放蕩形成鮮明對比。日耳曼婦女有不輸於男子的堅毅和強悍。她們通常隨軍出征,在營地裏為男人們縫衣做飯;無論戰況多麼危急,她們都鎮定自若,倘若戰敗,她們會毫不猶豫地自殺以保貞操。羅馬史學家塔西佗評論日耳曼婦女,說她們非常可敬,但一點不可愛。
公元5年,羅馬帝國在日耳曼尼亞建立了行省。但強悍的日耳曼人不甘心屈服,不斷反抗。公元9年,發生了著名的條頓堡森林之戰。在這場戰役中,日耳曼人在他們的傑出首領海爾曼的指揮下誘敵深入,在茂密的條頓森林(TeutoburgForest,又名黑森林)中一舉殲滅了由瓦盧斯率領的三個羅馬軍團,從而捍衛了日耳曼人的獨立。據說當屋大維得知羅馬軍團全軍覆滅的消息時,痛苦不堪,他扯爛自己的長袍,以頭撞牆,高聲喊道:“瓦盧斯!還我軍團!”
從此,羅馬帝國放棄了征服日耳曼尼亞的企圖,隻能與日耳曼人劃萊茵河而治理。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在這次大戰前夕,潘諾尼亞省(今匈牙利一帶)的土著起來造反,奧古斯都不得不把他的養子、羅馬名將提比略從日耳曼尼亞調去鎮壓,這樣日耳曼尼亞總督的位置就出現了空缺。奧古斯都就把他的內侄、原任敘利亞總督的瓦盧斯調任日耳曼尼亞總督。瓦盧斯是羅馬上流社會的典型產物,他飽讀詩書,博聞強識,喜歡辯論哲學問題,同時荒淫放縱。他來到日耳曼尼亞後,羅馬官兵上行下效,軍營裏武備廢弛。日耳曼人首領海爾曼乘此機會暗中聯絡,爭取到很多部落的支持,準備起事。
為了迷惑瓦盧斯,海爾曼和其他部落首領經常前來拜見他,表示臣服。這些人投其所好,請瓦盧斯仲裁各部落的糾紛。瓦盧斯果然中計,興致勃勃地按照羅馬法的慣例一一決斷,炫耀他的學識和口才。海爾曼看見瓦盧斯對他信任有加,知道時機成熟了。
這時正值秋季,連綿的暴雨使道路泥濘難行。羅馬軍隊嚴重依賴後勤,在這種條件下行軍機動性會大受限製。海爾曼讓北部的一個部落公開起事,誘使瓦盧斯前去鎮壓。瓦盧斯這時依然認為海爾曼是他親密的盟友,他居然向海爾曼谘詢行軍路線,於是海爾曼將伏擊地點選在了條頓森林。
條頓森林位於現在的德國南部,這個地名保留到今天。條頓森林是一塊高地,其中河穀縱橫,地勢起伏很大,不少地段、道路在峽穀中穿行。這裏生長著高大茂密的橡樹林,灌木很少,人馬可以在林中穿行無阻。
瓦盧斯的大軍慢慢開進了條頓森林,不知不覺地進入了海爾曼的包圍圈。進入森林以後,道路變得越來越狹窄泥濘。瓦盧斯的隊伍漸漸越拉越長。就在這時,日耳曼人的攻擊開始了。無數的弓箭和子彈從道路兩旁的樹林裏射出,毫無防備的羅馬士兵紛紛倒下,羅馬大軍亂成一團。
海爾曼看到時機已到,下令總攻。在雷鳴般的呐喊聲中,日耳曼人像山洪暴發一般從森林裏衝了出來,海爾曼帶領一批勇士揮舞著寬刃重劍衝在最前麵。被金銀細軟壓彎了腰的羅馬士兵被一片一片地砍倒。瓦盧斯看到事情不妙,下令撤退,但來時容易去時難,羅馬軍隊此時被分割成幾部分,羅馬士兵僅僅是靠著常年艱苦訓練形成的本能,組成形狀各異的密集隊形,且戰且退。日耳曼人的衝擊一波接一波,漸漸越來越多的羅馬士兵倒在泥淖裏,羅馬軍團的隊形變得越來越鬆散。落單的羅馬士兵根本不是日耳曼人的對手,幾乎全部被屠殺,連投降的機會都沒有。絕望的瓦盧斯害怕被日耳曼人俘虜,自殺身亡。兩萬羅馬士兵中,隻有不足百人生還。
瓦盧斯大軍覆滅的消息傳到羅馬,奧古斯都深受打擊。他痛定思痛,決定以萊茵河為界,同日耳曼人劃河而治。羅馬帝國的領土擴張到此為止,以後的400年都是在努力守成而已。
從此,海爾曼成了德意誌的民族英雄。1875年,一座巨大的海爾曼雕像在黑森林豎立起來,這座雕像至今仍然完好,供後人憑吊。
日耳曼人的習俗
日耳曼人興起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此後不斷南遷,到公元1世紀,他們已經占據了東起維斯瓦河、西抵萊茵河、南至多瑙河、北達波羅的海的廣大地區,叫作“日耳曼尼亞”。
日耳曼人身材高大,皮膚白皙,金發碧眼,生性凶悍。他們不喜炎熱,對北方的冰天雪地卻安之若素。以裘皮和粗麻為衣,以動物的肉奶為食,加上很少洗澡,他們身上的氣味與牲畜的毫無二致。以致自認為高貴的羅馬人常常祈禱,不要讓自己的鼻子接觸到這些蠻族的氣味。
日耳曼人知識淺陋,思維簡單,但作戰勇敢,崇尚奉獻。有趣的是,婦女在日耳曼社會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據說很多戰役皆因婦女的出現而轉敗為勝,這倒不是婦女親自上陣打仗,而是因為勇士們不忍戰敗後自己的婦女遭受敵人蹂躪,所以個個爆發出萬夫不當之勇。婦女們作戰時的任務是袒露上身大聲祈禱,為將士們鼓勁打氣,喚起他們保衛婦女的責任感和榮譽感。
一個比一個離譜
奧古斯都無子,他去世以後把皇位傳給養子提比略。提比略從公元14年開始執政,早期的統治還算睿智溫和,但是當提比略長大了一些,離開羅馬去卡普裏島度假的時候,事情發生了突變。從那以後,貪婪和凶殘的暴行令他臭名遠揚。
在卡普裏島上,提比略除了修建春宮之外,還造了大批刑訊室、地牢和刑場。誰若不幸落入他手,恐怕就連神仙也救不了了。在卡普裏島上,提比略喜歡坐在懸崖之上俯視那些飽受酷刑的犯人被扔下去的場景,他甚至特別派遣了一支小分隊在下麵專門負責用船槳或船鉤猛打那些落水者,以免他們沉不下去。
提比略覺得直接處死不算重刑,而他最喜歡看的是別人被慢慢折磨致死的過程。有個名叫卡努魯斯的人一聽說提比略給他設計了酷刑,就服毒自盡了。提比略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喊道:“卡努魯斯居然臨陣脫逃!”另一個重刑之下的囚犯懇求提比略能夠賜他一死,但提比略不答應。“不,”他輕蔑地說道,“咱們倆再也不是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