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未嫁的伊麗莎白一世
伊麗莎白一世是16世紀下半葉英國著名的女王。她統治英國長達45年之久,在鞏固專製政權、發展資本主義、建立海上霸權、增強國家實力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個人生活上,她為維護英國的獨立終身未嫁,人稱“處女女王”。
伊麗莎白生於1533年9月7日,其父是英王亨利八世。她出生的第二年被父親指定為王位繼承人,但不久她的父親以叛國罪處決了她的母親安妮,她也失去了王位繼承權。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按遺囑規定,由太子愛德華繼位;若愛德華無嗣,則由同父異母的瑪麗公主繼位;如果瑪麗也無嗣,方由伊麗莎白繼位。輪到她繼位的希望太渺茫了,誰料這一遺囑後來竟成事實。
1553年,當伊麗莎白的弟弟愛德華六世去世,她異母姐姐瑪麗繼位後,伊麗莎白的處境變得危險起來。瑪麗是個狂熱的天主教徒,在她統治期間,英國新教徒遭到迫害,約有300人被處以死刑,她得了個“血腥瑪麗”的稱號。再加上她同西班牙狂熱天主教徒、國王腓力二世不得人心的聯姻,引起了新教徒的強烈反對。
在反叛朝廷的動亂和宗教裁判所的鎮壓的緊張氣氛中,伊麗莎白的生命大有朝不保夕之勢。盡管她按照姐姐的要求表麵上遵從官方的天主教宗教儀式,但是她不可避免地成為旨在推翻政府和恢複新教的各種圖謀的主要人物和明顯的受益人。1554年1月發生懷亞特叛亂後,出於對信奉新教的異母妹妹的忌妒,瑪麗將伊麗莎白逮捕並關進倫敦塔。由於找不出叛逆罪的確鑿證據,兩個月後,她被轉往伍德斯托克監禁。盡管後來獲得釋放,但她始終沒有擺脫涉嫌檢查。
1558年11月17日,瑪麗去世,由於沒留子嗣,她臨終前極不情願地確認伊麗莎白為王位繼承人。伊麗莎白在鍾聲、焰火、愛國遊行以及其他群眾的慶祝活動中登上了王位。
這位新女王麵臨著許多問題:與法國的戰爭、與蘇格蘭和西班牙的緊張關係、政府的財政狀況,最麻煩的是英格蘭的宗教分裂。
伊麗莎白先處理了宗教問題。她上台不久便宣布新教為國教,這使溫和的新教徒滿意,但教徒希望更徹底的改革。盡管有教徒和天主教徒的反對,但伊麗莎白堅守了諾言。
宗教狀況由於她的表妹、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的到來而變得更複雜了。瑪麗被逐出蘇格蘭,避難於英格蘭,但不久她發現自己成了伊麗莎白的階下囚。伊麗莎白的舉動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瑪麗是天主教徒,而且還有很強的呼聲要她接替伊麗莎白成為英格蘭的國王,這就意味著萬一發生成功的起義或暗殺,英格蘭就會出現一個支持天主教的女王。瑪麗在押的19年中,事實上有過幾起反對伊麗莎白的陰謀,並有跡象表明與瑪麗有關。1587年,伊麗莎白勉強簽署了處死令,瑪麗被處死。
宗教衝突給伊麗莎白帶來了危險。1570年,教皇庇護五世開除了她的教籍,聲言要將她廢黜。1580年教皇格列高利八世宣布暗殺她無罪。但這種情況反而有利於伊麗莎白。新教徒害怕天主教在英格蘭複辟,她便把自己包裝成反對複辟的堡壘,從而在英格蘭廣大新教徒中贏得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