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讀書的角度(1 / 1)

一本書可以有很多種讀者,學生在讀,商人在讀,工人在讀,官員在讀。即使是在同一時刻、同一場合裏的同一本書,也會因個人的情趣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感受。就像西遊記可以被解釋為大話西遊、悟空傳、一個和尚和他的寵物猴、寵物豬以及仆人的故事。一百個人,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這其中有一種視角最為獨特,就是作者本人的視角。

說它有趣,是因為這種眼光中藏著一種不卑不亢的態度,藏著一種自然柔軟的親和。你會發現寫書的人是一個有趣的人,他就站在你麵前,時而嚴肅、時而詼諧、時而深沉、時而譏誚。你的閱讀就在此時成了一場交談。你可以明明白白地了解他每句話背後的意思,你也可以大大方方地讚同或者否定他的想法。他在講他所知道的故事,你恰好就是旁邊聽故事的人。

這種角度的獲得需要越過文字本身,不沉淪在作者精心營造的語言中,不輕信他所說的話,對於能對情緒產生引導作用的每一句話都保持清醒,承認作者所說的事是合情合理地,但卻不跟著他的步調走。就如同你自己當作作者的傾訴對象,他需要你來分享他的思想,他是忍不住表達的衝動,你才去聆聽的,而不是把自己當作教徒,當作一種語言風格的追捧者,當作一種文章布局的信徒。也就是說,你和作者享有平等的地位,他不是你的老師,更不是指引你前行的人。所以,你應該尊重自己,不卑不亢地去閱讀,去聽一個人用筆表達的故事。尊重自己既然身為獨立的人,就不接受灌輸的權利,就有否定不讚同的事物的權利,享有一份不同於因名氣、地位、作者與讀者等各種身份所帶來的屈打成招式的自由。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的一種閱讀體驗,才會有靈氣。通過這種視角,你會發現每個人物乃至於作者是如此的可愛,如此的富有生命。他們是一群和你一樣的有來曆,有經曆的人。他們好像你早已熟知的老友。我曾在無意中讀到了杜先生的一句詩“知章騎馬似乘船”,在我的印象裏杜先生一直是一個很忙很忙的人,忙著憂勞天下,忙著感慨歲月蹉跎。所以我雖然覺得杜先生文筆特別的好,但總不願接受他的詩中的那一份沉甸甸的憂愁和所謂的心懷天下,杜先生好像隻是一個範本,一個楷模,我們傳說著這個人一切關於心懷天下的詩句,卻漸漸淡忘了這個人的存在,漸漸懷疑是否真的有人可以在自己的一生中隻抱定一個深沉的態度。當看到“知章騎馬似乘船”時,杜甫在我心中一下活了過來,我好想看到一位滿臉溝壑的戴冠老頭對著另一位倒騎驢的另一位老頭哈哈大笑,騎驢的老頭的馬術就像開船一樣,東倒西歪,笑話人的老頭還笑話人家喝多了,熟不知自己卻把驢看成了馬。這哪裏是那個高高在上,因為憂勞天下而被裱起來的杜先生,這分明是個老頑童、酒瘋子。杜先生以往的深邃一下子變得可理解起來。而唐代也不再遙遠,仿佛伸手即可觸摸到那個詩文璀璨、國富民強的年代。

由此我恍然大悟,讀者和作者就是一場被延長的談話的參與的雙方,作者用文字來開啟一場談話,用文字來做出假設,讀者通過批注、筆記來讚同或者爭辯,來表達自己。在談話中,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受其他事情的幹擾,讀者也沒必要把卑微、偏信帶入到談話中來。

由讀書我想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當有人反對你時,你敢不敢繼續聲明自己的主張?當所有人反對你時,你有沒有膽量接著挺起胸膛?而當時勢、權力、名氣、輿論等等一切準備對你實施鎮壓時,你有沒有膽量繼續昂起頭顱?我覺得不該低聲下氣是人的本質,也是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由於享有自由而擁有尊嚴,凡是敢踐踏尊嚴的人,就敢藐視自由。就如同海明威那句話:“人生來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