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十日了,從她痊愈走出小屋吃那場全村宴,已經十日了。
\t十日裏,她大多時光,都是坐在桃花潭邊的樹下,從晨曦未露時的潭霧濃厚,坐到日陽高掛時的光瀾萬千。這時間裏,她望著村人晨起而作的勞碌身影,聽著村中娃兒的朗朗讀書聲,雞鳴犬吠,牛羊引吭,沉浸難返。
\t在此處,處處皆是生命之形,在在皆是生命之音。生活在此處的每一個人,都在努力實踐生命所賦予的,蓬勃而生動。
\t這的確是她之前所從未想到過的一個世界,也是她不能到達的世界。
\t“不必羨慕他們,你已經置身其中,隻要你向前一步,便能成為他們中一員。”
\t她聽到清潭般的話聲,螓首輕轉。
\t背對著身後日出東山的晨霞之光,月白色圓領長袍的關峙閑步而來。霞光染了他散在肩上的濃墨長發,鑲出一圈光暈。恍惚間,仿佛天上謫來了仙人降臨。
\t這時的樊隱嶽還無法曉得,此境此況,會成她心頭一道永恒風景。在離開這村子的十多年歲月裏,無論是置身茫茫大漠中的沙場軍帳,還是落棲在高牆紅瓦的王宮大院,長夜無眠之時,仰望頭頂孤月,總會有一個身披霞光的白衣男子,從青山綠水中迤邐走出……
\t“我身子走得出去,心走不出去,形在神難在。”她道。
\t關峙揚眉,“為何不將你心牢上的鎖打開,放你的心自由?”
\t“打不開,也放不掉。”
\t“你沒有試過,又怎知打不開,放不掉?”
\t“你又怎麼知道我沒有試過?”
\t他一愣,隨即淺哂,“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外人無從體會之事,一言妄斷倒嫌淺薄了。”
\t“淺薄?”她淡聲,“這個詞,不適用於這個村子中的任何一人。”
\t此村中,上從耄耋老者,下至齜齒娃兒,所識所讀,無不開闊長遠。
\t“這個村子裏的許多人,都曾在自己的一方世界裏呼風喚雨,或江湖,或官場,或宮廷,能夠安心居於此處,概因聖先生。其中,自然也有經曆艱難者,萬般辛苦方到達這方樂土。”
\t“得此樂土,夫複無求麼?”她低念,似問人,也似自問。
\t“每人境況不同,他們能把此當成樂土,是因可從此中找到各自心靈所需的福樂與滿足。”
\t反之,若不能找到心靈上的福樂與滿足,即使身處樂土,亦無異苦海。
\t——————————————————————————————
\t“臭小子,和你說過多少次,老吳家的小子和老和家的不同,老和家小子主症是肺熱症引發的痰涎壅盛,是以用川貝末與猴棗來清熱化痰沒錯,老吳家小子卻是喘症明顯,我昨日詳詳細細地和你講解過藥方的,不記得了麼?”身後桃林的草廬內,傳來喬三娘教徒的嬌叱。這幾乎也是這村裏每日必聞之聲,當然,中間一定還要伴著三娘素手搧拍徒兒腦門的清亮聲響。
\t可憐的徒兒委屈嘟喃著,“三娘,您手底下輕點,打傻了小三,沒人給您養老……”
\t啪!又是一記響。“少給老娘打岔,快把藥方背來聽聽!”
\t“麻黃兩錢,細辛一錢三分,冬花三錢三分……冬花三錢三分……嗯……冬花……”
\t啪!“你給我冬花夏花沒完了是不是?下麵的呢?老娘昨日廢了半天的嘴皮子教給你,你睡了一宿,就送給周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