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光四年四月初,三年一次的會試即將在長安隆重地舉行,全國各地有名的才子們全都聚集在了長安,等著這一年的金榜題名時。
這會試的主考官本事翰林院的大學士劉江擔任的,但是劉江今年年初,一場大雪之後,突然就生了病,回家養病去了。這會試的主考官病了,這職位可不能有空缺啊,必定要提點一個人上去,主持好這三年一次的會試。
本來就是鄉試的主考官都能讓一幹人等爭的頭破血流,更何況是會試的主考官?要知道這會試的前三名,可極有可能成為狀元、榜眼、探花的人,要是你能點中一個,那以後可就有個狀元做你的門生了。所以,眼見的人一見劉因病回家休養了,一個個的都擠破了頭要做這會試的主考官,整個翰林院,明裏暗裏可少不了幾番鬥爭。
因為大家都很確定,今年他們若做主考官,定能選中狀元、榜眼、探花之中的一人,僅僅是因為一個人的存在--江南第一才子,陸玄霜。
陸玄霜的名聲,早已不僅僅在江南傳開了,早在長安就知道有這麼一個江南第一才子了。
要知道,江南一帶萬物靈秀,水鄉之土,盛世之下,多出文人騷客,自靖朝開朝以來,就不知出了多少有名的文人,可是卻沒有一個人能稱得上是江南第一才子,那是因為,文人骨子裏都是自命不凡的,但凡自己有幾篇名篇出世,自然便不甘居於人下,常來鬥詩鬥文,總有你高我低,你短我長之處,那可是誰都不服氣誰的,所以這幾十年來,無論江南除了多少大才子,卻沒一個人敢稱得上這江南第一,直到陸玄霜橫空出世。
他少年能文,十三歲的時候便能寫出《洛水亭記》這樣的文章,讓一眾人等大為吃驚,十六歲那年第一年參加科舉考試,便一舉中了解元,更是了不得。中了解元之後,他並沒有直接前往長安參加會試,而是在家中苦心讀了四年的書,再次出山之時,又提筆寫出了《瑤姬賦》這一篇驚世駭俗的文章,文筆出神入化、巧奪天工,驚動文壇,憑著這《瑤姬賦》一文,陸玄霜便坐上了這江南第一才子的位置。幾位翰林院的大學士看了陸玄霜寫的文章之後,都讚不絕口,就連平時最為苛刻的劉江再看了《瑤姬賦》之後,竟也忍不住誇讚了一句:“此子有狀元之德。”
要知道,劉江原本可是會試的主考官,連他都認為陸玄霜有做狀元的本事,誰還敢質疑陸玄霜的水平。所以,基本上所有的人都知道,這陸玄霜就算不是狀元,也必定是前三甲之一,若能點中他,能與他互成師生,指不定哪日這個陸玄霜就成了什麼高官了。
所以,翰林院有不少人,都衝著這會試主考官的位置去了。
這個位置,其是蕭奕洵也是有想法的,之前他也聽說過陸玄霜的名聲,也特意去找來了那篇《瑤姬賦》看了一看,確實文華而實,字詞精而準,難得的好文章。他本就愛才惜才,若是能與這陸玄霜結交一番,聊些詩詞文賦,到了樂得自在。隻是他公務實在太多,就是想要參與這次科舉,隻怕也隻是到了最後殿試的時候,坐一坐評審人,這會試的主考官就是他自己想做,也沒有這個時間。而他手下的幾個人,韓西月雖說從小被韓千葉逼著讀書,那文采在遼東一幹眾將裏也算是出眾的,但是要當這會試的主考官,這肚子裏的筆墨可能就不夠了。
蕭奕洵左思右想也沒能尋到一個合適的人選,頗有幾分苦惱,直到有一天見著秦婉詞正讓墨香按著尹清淺的藥方煎藥的時候,他眸光猛然一亮,是啊,還有一個人選呢,他怎麼就沒想到呢?
論身份地位、論文采才情,蕭楚延可並不在自己之下啊。自己雖然沒有時間,可楚延完全有這個時間啊。他這些年一直在西北征戰,倒真叫人忘了當年楚延的詩文也是長安一絕呢。
一想到這個主意,蕭奕洵立刻就叫來了蕭楚延,和他說了這件事情,之後便笑著問蕭楚延:“楚延,怎麼樣?我覺得你可以。”
蕭楚延聽了蕭奕洵這個想法之後,笑了:“哥,你是最近因為離漠的事情太忙了吧。雖然你這個提議很是不錯,弟弟我也高興去做那麼一回主考官,但是,三天前,四哥就已經向朝廷上書說要擔任這一次會試的主考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