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歸複大典(2 / 2)

&

元光四年三月十五日,長安舉行離漠歸複大典兼冊封大典。一方麵是接受離漠的歸降,一方麵是封賞在離漠歸複這件事中做出巨大貢獻的人。

離漠去掉國名,國境全數劃進靖朝東部,稱遠東。原離漠各城城主領職太守,仍治一城,至於王城且柔,由元疏長子元徵領太守。其餘原本且柔中央官員,除重要官職仍留職且柔,其餘閑官皆回長安,依級享有待遇。而定北侯連皓月則領遠東監察禦史,監察遠東十五座城的政事。

原本身為離漠鎮國公的元疏,在離漠歸複這件事上,花費了一生的時間,這樣的功勞與苦勞,著實讓一幹重臣感動。因而朝廷特封元疏仍為鎮國公,與安國公龍庭飛一同為國公,並同時在長安安置府邸,爵位世襲。

而為了靖朝收複離漠,而在離漠一人潛伏十餘年的原西平王世子蕭玉辰。本因蕭城毅的過錯而被革為庶民,但因其功績,豫昭王蕭奕洵特意奏請朝廷,重新恢複蕭玉辰親王世子的身份,隻不過,鑒於蕭城毅所犯罪行食雜太過嚴重,是不允許恢複他西平王的身份的,因而蕭奕洵提議,重新加封蕭玉辰為寧西王。

他的建議中肯而理性,其他三位輔政大臣皆沒有,齊黛瑩那邊也覺得蕭玉辰的確老苦功高,重獲親王的爵位是理所應當的,也同意了,並草擬了聖旨,進行封賞。

含元大殿,百官聚首,金碧輝煌,小皇帝蕭睿高坐於龍坐之上,齊黛瑩坐在他的身邊,開始了一場盛大地國慶之典。

將一個一個的有功之臣輪番封賞了一遍,眾官一一領旨謝恩。鎮國公元疏是第一個受封賞的,他一直默默地觀察著,最後去發現似乎少封賞了一個人,他等了許久,也才發現似乎真的沒有對那個人的賞賜,因而在最後一位官員領旨謝恩之後,元疏不禁站了出來,正色對齊黛瑩與蕭睿道:“皇上、太後娘娘,此次封賞,還少一人!”

齊黛瑩一愣,少人?不會啊,這次的名單已經同吏部和禮部都商議過了,並沒有什麼缺漏。站在一旁的永安郡王淩淙看了一眼元疏,頓時明白了,他所說的少了一個人是指誰,他清了清嗓子,對齊黛瑩道:“娘娘,今日封賞,皆是男子。但豫昭王妃,雖身為女子,可是在離漠歸複這件事上,比絕大多數的人做出的貢獻多的多,既然是功臣的封賞,怎麼可以少了豫昭王妃呢?”

齊黛瑩這才知道元疏說的少一人是什麼意思,她笑著解釋道:“老國公,今日封賞皆是加官進爵。哀家自然明白豫昭王妃勞苦功高,這封賞必定是在所難免的,隻是今日麵對的是百官群臣,這豫昭王妃的封賞,大典之後,另有安排。”

元疏搖搖頭:“太後娘娘,豫昭王妃雖為女兒身,其氣度見識不輸男兒。在這次離漠歸複的事情上,她有的時候要比我我們這些人還要理智。當真是巾幗不讓須眉。臣以為,不當因豫昭王妃是女兒身便區別對待了。當年太宗的徽翊皇後,也曾領過正二品的官位。”

元疏此話一出,眾皆嘩然,怎麼,這鎮國公元疏要為豫昭王妃奏請官職嗎?齊黛瑩麵露難色,蹙眉道:“徽翊皇後領二品官位是在前朝。如今,豫昭王妃是親王正妃,已有品階,若要加官,實為不妥吧……”

一旁的安國公龍庭飛看了看元疏又看了看齊黛瑩,最後和永安郡王淩淙交換了一下眼神,站了出來,緩緩道:“啟稟太後娘娘,鎮國公說的話不無道理,豫昭王妃理應與眾官一樣得到官位爵位的封賞。隻不過,豫昭王已身為輔政親王,身有官職爵位,豫昭王妃身為豫昭王正妃,亦有相應的爵位,若是再加封,怕是要衝撞了豫昭王。所以,封官可以不封,但為表示對豫昭王妃的尊重,娘娘何不請豫昭王妃親來含元殿,看看她有什麼請求麼?

蕭奕洵是親王,一等的爵位,秦婉詞身為豫昭王妃,自然也有一等的爵位,同時她也不可能真的入朝為官,這加官進爵一事在秦婉詞身上行不通,所以齊黛瑩才想在之後重賞一下秦婉詞。但今日永安郡王、鎮國公、安國公全部都在為秦婉詞說話,齊黛瑩也不能忽視,想了想,便點頭道:“來人,馬上去請豫昭王妃來含元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