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謂的縱兵搶糧,根本就是元庭自導自演的一出戲罷了。但是元徵知道,以元庭的心機手段,克扣糧草、以次充好,雇人縱兵搶糧的事情,他完全可以在事發後推到別人的手上,況且,北部與南部有不少重要城池的城主是元庭的人,僅僅憑這兩件事,他們還不能完全扳倒元庭。索性這一次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作自己毫不知情,隻先保下那些被陷害而入獄的老將軍便好了。
----------------------------------
八月初,連皓月的西軍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又連破若伊兩座城池,隻打到若伊東部腹地重城芸州之外。而這個時候,檢齊再也不能視若無睹,終於發現那孫伯允是個無用的主,立刻撤了他的職位,提拔百裏齊當初手下的能將王碩為帥,抵禦靖朝,同時糾集了北部與東部所有的大軍集結在芸州一帶,還調來了西部一幹老將,鎮守芸州。
芸州是若伊東部最重要的城池之一,一旦失了芸州,就等於離漠的大軍隨時都有可能威脅到若伊中部腹地,甚至是王城高陽。所以,檢齊為了壯大軍心,親自從王城高陽來到了芸州一帶,等於禦駕親征。君王的到來,讓若伊所有戰將氣勢大為高漲,人人皆原死戰守城。這樣一來,還真擋住了李元愨和連皓月的步伐。
芸州重兵集結,固若金湯,後方又有源源不斷的軍備支撐,連皓月嚐試攻了幾次都無功而返,不得已,隻能暫且回軍休整,等待時機。
且柔這邊,元庭一計不成,反倒讓連皓月越來越順風順水,他實在忍不過去,想著不能再讓連皓月立功了,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個最為穩妥也毒辣的計劃,那就是--讓納蘭雋親征!
納蘭雋從來都是野心勃勃,隻不過近幾年離漠沒打過幾場勝仗,所以讓他畏縮不敢出兵,但是如今連皓月場場大勝,逼得若伊步步退讓,自己的雄心加上失子之仇,讓納蘭雋恨不得一口氣就把整個若伊全部都吞下來。所以,知道納蘭雋有這樣的心思,元庭便打算著讓納蘭雋親自領兵出征。
隻要納蘭雋親征,那麼所有的功勞自然不會是連皓月的,而是君王自己的。而且,納蘭雋權力欲望很重,到了軍中,必定要大權獨攬,若是連皓月與納蘭雋起了衝突,到時候隨隨便便一個軍規,都能讓連皓月吃不了兜著走,而且,運山城遠離且柔,到時候就算是元疏想要幫忙,也是鞭長莫及。元庭細想多日,終於覺得這個辦法是最好的了。
於是,他開始不停地在納蘭雋身邊散播消息,說連皓月在西部一帶,所向披靡,幾乎都成了西部將士與百姓心目中的戰神,威望之高,幾乎超越當年宿伊,以至於西部一帶都傳起了民謠“西人有將連家郎,勝似且柔有君王。”
原本,連皓月打了勝仗,納蘭雋是十分愛心的,但是那支民謠卻大大觸及了他的底線,民謠雖不可盡信,但將連皓月於西境,比作自己於且柔,這背後所透露的信息,不得不讓納蘭雋多心。
元庭乘此機會,暗中提醒納蘭雋,離漠之人本就尚武,對於名將向來容易崇拜敬仰,現如今,連皓月連連大捷,就連且柔都有不少欽慕讚賞的大家大族。他不是皇族之人,又不似宿伊元帥與大王的關係那樣好,若是真成了氣候,隻怕又要成了當年連戰或者是當初羲朝重臣海天戈。元庭的話讓納蘭雋越想越多,越來越疑。他雖有些擔心,但是連皓月畢竟剛剛起勢,連家又隻有他這一脈,而且,到目前為止,從未有一絲逾越之舉,因為一個小小的民謠而處理了自己剛剛提拔的大將,這般小題大做,倒很有可能讓人覺得他堂堂一國之君,沒有容下一個能臣的肚量了。
見納蘭雋不肯整治連皓月,元庭便道:“既然大王惜才愛才,不妨這樣,攻打芸州一戰,大王親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