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司糧之敗(2 / 2)

尹清淺幽幽一歎:“哎,如果不考慮家國恩怨,我倒真是希望,這個什麼離漠的九公主,能夠給你三哥幹涸的心中帶來一股溫泉。”

突然有些期待那個傳聞中天資國色的九公主納蘭媛姬,到底會是怎樣的一個女子呢?年僅十七歲,她又知不知道,自己即將麵臨的會是什麼呢?

——————————————————————————————————

與離漠和親的事情暫且告一段落,隻等次年一月離漠公主的和親大隊來到長安再再行安排。但是很快,便有一件事情震動了朝廷,江浙一帶不斷出現民告官的現象,並且有不少亂民出現,江浙巡撫緊急奏報朝廷。這件事在朝中引起了軒然大波,江浙一帶乃天下糧倉,如今公然出現亂民,可想而知那邊形勢必定十分危急。得了江浙巡撫的急奏,朝廷立刻下令徹查原因。不過幾日,江浙一帶動蕩的原因就出現了。原來問題就出在蕭城毅大力推行的司糧署上。

原本,蕭城毅處於好意,想用“司糧署”來調節百姓與官府的關係,使得雙方都能獲利,但是司糧署實際的實施卻大大超出了蕭城毅的預計。

首先,不少地方官吏仗著建造司糧署是朝廷推行的政策,便免不得在背後欺壓那些貧苦的百姓,百姓來司糧署借貸糧食,司糧署便將好的糧食種子克扣下來,隻將那些陳米劣等的糧食種子借給百姓。借了百姓一鬥陳米,還的時候便要百姓拿一鬥七八升上好的小麥。許多貧苦的農家因為還不起如此高昂的利息,而不得不舉地賣田,或向當地富商再次借貸,如此一來,負債更加嚴重。不少官吏連通當地富豪大肆收購那些無力償還債務的貧農的田地,導致不少人無家可歸。

有些百姓算是看透了這司糧署的本質,寧願少種些糧食,也不肯去向官府借貸。這一來,不少司糧署的官吏便借著朝廷政策的命令,向當地的農戶強行實施借貸,無論哪戶,必須得借。江浙一帶向來富庶,可是被這樣一折騰,好好的一塊地方短短兩三年時間竟出現了幾萬亂民。江浙一帶尚且如此,就更別說其他地區了。

許恒、楊正清、段霖輝在當年蕭城毅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就一眼看穿了此種不可行的原因。許恒常年執掌民生,自然知道司糧署存在什麼問題。首先當蕭城毅提出春秋兩季司糧署借貸糧食給百姓,讓他們到下一季的時候再還,許恒就一眼看破了此中巨大的漏洞。如果一戶農家春日向司糧署借貸的糧食,那麼在秋季的時候,農戶一方麵借到了糧食,一方麵又必須加息帶著本金還給司糧署,這一來一去,實際上賺的都是官府,不過是變相向農戶加稅罷了。

當時許恒等人就看出了其中的問題,隻是他們沒有說,因為那是蕭城毅正如日中天,一來他們說的話蕭城毅未必肯聽,反而可能會因此獲罪,二來,他們也想看著蕭城毅自掘墳墓。隻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在司糧署出問題之前,蕭城毅就倒台了,而且,他們也沒料到,江浙一帶的官員竟然那樣貪婪,升升侵占了萬畝的良田。

四位輔政大臣得知消息,連著太後齊黛瀅得知一戶都是怒不可遏。四人當即下了命令,在全國範圍內撤銷司糧署這一組織。同時命令江浙巡撫於佑和立刻徹查江浙一帶,把所有官府連同富豪侵占的農田還給那些百姓。

他們也知道,江浙一帶隻是典型例子,其他地方一定也存在著相同的問題,於是幹脆在全國下了一道詔令,命各地巡撫、知府,好好查一查各地司糧署的運行狀況,在一年之內將侵占的良田還給百姓。

但是光光有朝廷的詔令還是不夠的,沈鴻彬皺眉道:“江浙一帶弄成這個樣子,不是一天的事情,幾萬亂民無家可歸,現在才將消息報道長安。我想,這並非偶然,一定是朝中有人與地方勾結,壓下了這些消息。如果是這樣的話,單靠各地巡撫或者知府的力量恐怕是動不了那些富家的根基。”

沈鴻彬老謀深算,一下子就知道,光光朝廷下令,那隻是治標不治本,根本就隻是給那些官吏撓個癢,不能根本解決問題。許恒也很認同沈鴻彬的看法,便問道:“那麼,左相有什麼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