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奕洵與蕭楚延初次交鋒,雖然未能真正分出勝負,但是卻著實震驚了不少人。原本見著靖淵王與西平王對決,許多想要乘勢坐收漁翁之力的人因為豫昭王的出手,不得不乖乖的收起了手腳。
原本包括鎮南王、北淮王等各大皇親貴族在內的勢力都鎮定了下來,停下了猛攻京師的打算,留在了原地,靜觀豫昭王與靖淵王的大戰。因為所有人內心都清楚,這場大戰之後,就會決定勝利的走向。
一戰之後是止住兵戈還是圍攻長安,每個人都拭目以待。
而這些人,大都是抱著一種隔山觀虎鬥的想法,他們自身的安危並沒有多大的威脅。萬一靖淵王敗了,法不責眾,西平王還沒有實力與整個王朝的世家作對。而若是靖淵王勝了,他們更可以借著“勤王”的名義乘勝追擊。
但,那些世家貴族親王侯爵能等,西平王蕭城毅卻不能等。當他同意給蕭奕洵兵力,並允許他出兵的時候,他就下了一場人生的豪賭,而且這場賭局,他不能輸,別人輸了,尚且能夠抽身。而他自己,一旦輸了,唯有萬劫不複的結果。
所以,當得知,靖淵王在臨洮山穀埋伏豫昭王的時候,蕭城毅的心可算是一下子吊到了嗓子眼,直到聽聞蕭奕洵成功逼退蕭楚延的伏兵時,他才好好地鬆了一口氣。
“奕洵這孩子,打仗還有一套。”蕭城毅知道,自己手中的軍隊,雖然戰力不低,但是比起蕭楚延手下那群如狼似虎的邊關戰將,實力的差距是無法彌補的。但就在這樣的劣勢之下,蕭奕洵仍然和蕭楚延扯成了平手,簡直讓人大吃一驚。
可是還沒有等他放鬆多久,又有緊急戰報傳來。靖淵王正意圖從西北再調四萬大軍前往臨洮,意圖一舉擊敗豫昭王。同時蕭奕洵的緊急求援信也送到了西平王的手中。
蕭城毅思前想後,拿不定主意,便叫來了江越與溫子墨一同商量。
江越與溫子墨看了蕭奕洵的求援信,兩人倒沒有蕭城毅想象的那般糾結,反而一起勸說蕭城毅盡早給蕭奕洵增派援軍。
江越道:“王爺,若靖淵真要再從西北調軍過來,兵力達到八萬。縱使豫昭王有三頭六臂,隻怕也抵擋不住。這樣的軍事實力的差別,即便龍靖楓在世隻怕也難以扭轉。王爺為何還要猶豫,速速發兵吧。”
江越所說的都是事實,蕭城毅很清楚,但是他心中仍有一份心悸。
溫子墨看出了蕭城毅的猶豫,他知道,蕭城毅疑心不輕,在任用蕭奕洵這件事情上,一再的克製,連士兵,也隻是給了兩萬較弱的軍士,這也是出於對蕭奕洵的忌憚。但是溫子墨確認為,事已至此,已經沒有回頭的路了,他沉聲勸道:“王爺,小人知道您還有疑心。隻是,當您決定還豫昭王自由的時候,您就已經失去了掌控他的機會。如今,形勢早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您不發兵,我們必定一敗塗地,但你若發兵,或許我們尚且還會有一線生機,如何抉擇,現在隻在王爺您一念之間。”
兩人都沒有再說話,如今說什麼也無濟於事了,要下這個決定的人隻有蕭城毅自己而已。
蕭城毅的眼光閃了閃,手中的信紙被用力的攥住,他咬一咬牙,下定了決心,劍眉一橫,道:“好,發兵!馬上讓慶州、寧州兩州再抽調三萬兵馬,火速支援臨洮!”
——————————————————————————————————
臨洮。上一次,因為伏兵被蕭奕洵識破,蕭楚延帶著軍隊铩羽而歸,整整一天,蕭楚延都沒有離開自己的軍帳。他的部下,包括沈牧都有些擔心,但唯有尹清淺不甚在意,隻讓眾人放心,蕭楚延必是在思考製敵之策。
一日後,有從長安傳來的加急消息——西平王蕭城毅,從慶州和寧州抽調三萬兵馬緊急支援豫昭王。
沈牧與李正鬆聽聞後,都頗為吃驚。
李正鬆哈哈大笑,一臉幸災樂禍:“哎呀,西平王這回可真是狗急跳牆了啊。連京畿地區的兵馬都肯抽調出來給豫昭王。看來,他真是要山窮水盡了。”
沈牧卻不敢怠慢這個消息,馬上向蕭楚延彙報了這個情況。
蕭楚延神情依舊冷峻,沒有什麼變化,隻是“恩”了一聲,便讓沈牧出去了。
蕭楚延的冷淡讓沈牧丈二摸不著頭腦,他疑惑道:王爺這是受了什麼打擊麼?現在西平王重兵支援豫昭王,兩萬加三萬個,光人數已經超越了自己的部隊,而王爺竟然一點表示也沒有?是太自信還是已經喪失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