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賀蘭設伏(1 / 2)

建衡十七年末,當靖朝正在積極備戰與離漠的戰鬥之時,一條緊急的消息從西北傳回了京城,常年蟄伏不動賀蘭一國突然閃電般采取偷襲,攻下襄平城。襄平城位於西北東處邊角,雖然不是軍事重鎮,但是卻有著很重要的戰略地位。

與靖朝北部接壤的國家和部落有四個,從東至西,依次為離漠,若伊,雲殊和賀蘭。雲殊帝國實力與靖朝相當,多年井水不犯河水,但剩下三個部落則不一樣,皆是羲朝末年分離出去自立門戶的小國,所以一直對靖朝北部虎視眈眈。其中離漠與若伊交壤。唯獨賀蘭獨立在外,因為賀蘭與若伊的接壤處,橫亙著雲殊帝國的璧凰平原,賀蘭若要與若伊接兵,勢必要從璧凰平原穿過,但雲殊怎麼肯能會讓賀蘭大搖大擺從璧凰借道,所以賀蘭這些年苦於無法與若伊離漠形成連橫之勢。

但是襄平城的攻克讓賀蘭能成功的從璧凰平原的外圍與若伊接觸,所以襄平城的失陷對於靖朝來說是一個極其嚴重的警告。蕭祁原本就擔心若伊離漠兩廂聯手,若是再加上賀蘭,即便有雲殊帝國橫亙其中,隻怕是也改變不了三部連橫之勢了,所以蕭祁一接到消息,便即刻命令西北大軍統帥餘健火速奪回襄平城。

餘健接到蕭祁急令,立刻火速組兵五萬前往襄平城。出兵前曾有將領對餘健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貿然攻打襄平城隻怕有害無利。雖然餘健自己也知道強行攻城不是一個好方法,但是他也沒有辦法,因為他知道襄平城失陷會帶來什麼樣可怕的後果,所以他還是毅然的出兵了。

但餘健還是一員經驗豐富的將領,之前已有戰報說賀蘭在襄平駐紮四萬大軍,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可目前靖朝並沒有兵力上的優勢,也從側麵看出賀蘭對於平野城是極端的上心的。所以出於謹慎,餘健先發了一則命令,命令先鋒張翰先率三千精兵前往襄平探路。

張翰接令之後,即刻率兵前往襄平。可是令餘健沒有料到的是,張翰離開後僅僅半日,他就接到了一份戰報,上麵寫道:

我軍於半路突遇敵兵,先鋒縱兵回擊,擊潰敵軍一千。

這份戰報使餘健心中起了很大的疑惑,因為照理來說,雖然張翰強悍,但是賀蘭並非若冰,怎麼會這麼快便會被擊退呢?

餘健十分疑慮,所以他做出了一個決定,自己親率兩千人馬跟隨張翰的路線一探究竟。

這個決定一下,很多人都極力阻止,連在一旁作為副將的蕭楚延都不住皺眉勸道:“餘將軍,你乃西北統帥,這等事情還是不要以身犯險的好。”

蕭楚延的勸告是在情理之中,但是餘健並不這樣想,他對眾人道:“我也是馬上打出來的將軍,想當年橫刀立馬抗擊西北之時,本將軍怕過誰?探路而已,汝等何懼?!”

餘健心意已決,加之他的確是一位頗有戰鬥力的統帥,眾人也就不再堅持了,唯有蕭楚延心中仍然放不下,便對餘健說道:“將軍的命令屬下皆順從,隻是兩千人馬還是少了一些,不妨讓我再帶一千人馬跟在將軍後麵吧。”

餘健胸有豪氣,擺手道:“誒!前麵張翰已經帶了三千人去了,加上我的兩千精兵也有半萬人,你多帶一千又有何用,還是作為副將,擔任好這代統帥之職吧。”

見餘健無意讓自己跟隨,蕭楚延也沒有辦法,隻好領命。

隨後,餘健帶著兩千人馬隨著張翰的路疾馳而去,而蕭楚延則在後方押解著大軍。蕭楚延一路上都是心事重重,因為隻覺告訴他,餘健的這個貿然的舉動很有可能是一個巨大的錯誤,所以餘健走後的兩個個時辰後,蕭楚延還是放心不下,即刻下令,自己再率兩千精兵火速跟上餘健,剩下的四萬大軍由另外一位副將付誌豪暫代。

蕭楚延欽點兩千精兵火速跟上餘健離開的方向,他心中暗自思考:如果一切都是自己多慮才好。

——————————————————————————————————

且說餘健親率兩千騎兵跟著張翰的路線前進,很快便到達了離襄平城隻有三十裏的地方,這是一個小平原,東邊還有幾座高起的山丘。餘健一到這裏,便見到了許多兵士的屍體和散落的武器,看著服裝,這群兵士裏有靖軍也有賀蘭的兵士,餘健一見便知,這必定是張翰與賀蘭軍隊交戰的地方。餘健見狀便令人放慢腳步,繼續慢慢的朝前走去,但是他的腳步卻是越走越緩,因為他發現了一個很不對勁的地方,就是這群屍體中,靖軍陣亡的數量明顯要比賀蘭多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