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易儲風波(1 / 2)

自豫昭王蕭奕洵從若伊邊境回朝之後,風頭正盛,一時無人能及。建衡十五年初,娶鎮南王義女、鼎劍侯之妹雪涯郡主為妻,年中娶撫遠大將軍之女為側妃。三強聯合,讓人可歎可敬可畏。皇上也對豫昭王多有讚賞,多次召豫昭王去政事堂議政。政事堂是皇上與丞相或重要大臣的議事場所,所議之事皆為國之大事,力定乾坤。蕭祁常召豫昭王前往政事堂,無形中給了前朝一種暗示。

朝堂之中,各處勢力暗自湧流,連民間也有所傳聞,蕭祁意在豫昭王為皇儲。

建衡十五年八月,太子蕭文禹上書蕭祁,陳言自己地惟長嫡,位居明兩,雖朝乾夕惕,耗盡心血、竭蹶從事卻對國家不能詳盡,不若三皇子蕭奕洵職兼內外,文武兼備,彝章載敘,朝野具瞻,願讓太子之位於豫昭王。言辭懇切,讓人聞之側目不忍。

此表一上,朝野驚動,滿朝文武也都震驚不已。一時之間,爭論不斷。

一方認為豫昭王文韜武略可承宗廟,但更多的朝臣大讚太子殿下德行出眾,胸懷開闊,有明君之風,且太子行政大端,上敬天地君父,下慰群臣百姓,當太子十年,未曾有不恭失誤之事,無需遜位。

蕭祁對於太子的這份上書也是感慨萬分,對太子頗為心疼憐惜。此後便有朝臣向皇帝上書,言豫昭王身仗功績,恣意妄為,無視太子權威。這當然是有過激不實之處,且攻擊之意明顯,但蕭祁仁厚,不予理睬。有些朝臣,城府頗深,知道帝王皆不喜直言立儲之事,所以大多委婉向蕭祁陳述利弊之害。但有一份直言進諫的奏章讓蕭祁頗為讚賞,那份奏章的書寫者是一員小官,楊正清,時任國子監司業,不過是六品而已。

但他的奏章卻讓蕭祁心中一動。楊正清直言道,儲君乃國之根本,一行廢立,必定會朝野動蕩,於民生無益。豫昭王有經緯之才,可堪太子重任,若陛下有意易儲,那麼行事必須果決,當斷即斷,若優柔不決,必定引起朝野關注,朝堂再不關注民生之事。太子恭順愛民,十年以來,無非無措,不宜廢除,若即位定為明君,若蕭祁無意換立太子,那麼就不應該再如此恩寵豫昭王,否則有心之人必定會再起動蕩。

這篇奏疏讓蕭祁頗為震撼,因為這封奏疏條條在理,而且不若一般朝臣,隻是論太子和豫昭王如何適合太子之位,而是勸告皇上必須當機立斷,雖然他讓蕭祁疏遠蕭奕洵這一點讓蕭祁有些不悅,但蕭祁仍然看中此人,因為他從這份奏章中看到了一份清流,一份忠心。蕭祁看見這封奏章的時候,左丞沈鴻彬正在身旁,他讓沈鴻彬也看了一下這封奏章,左丞看後,隻淡淡說了一句:“此人不當國子監司業一職。”

蕭祁首肯,當即提升楊正清為大理寺少卿,為大理寺卿段霖暉負手,他言罷又對沈鴻彬說:“此人與段霖暉曆練明年年末,調任詹事府少詹事。”

沈鴻彬淡笑答:“是。”

隨後,蕭祁又問沈鴻彬:“你如何看楊正清的第二點?”

作為朝中文官之首,沈鴻彬自然知曉這問題的分量,也知道自己不該多參與這易儲之事,否則落人話柄不說,在蕭祁心裏隻怕也會有所顧忌。但他在蕭祁身邊多年,知道蕭祁並無易儲之心,所以他泰然道:“陛下宜過不宜少,豫昭王太過鋒芒。”

蕭祁聞後,原本淡然的神色漸漸凝重起來,他沉默良久,才對沈鴻彬道:“朕明白了。”

——————————————————————————————————

自從太子上書之後,豫昭王府也沒有消停過,因為誰也沒有想到太子會突然上書,要求讓位與蕭奕洵。有人暗中來探聽蕭奕洵的口風,都被蕭奕洵不動聲色的擋了回去,因為他看得出那些人不過是牆頭之草,並無半分真心。反倒是有些交好之人,比如鎮南王,北淮王等人都來告慰蕭奕洵行事要小心,龍家少公子也親自來訪,認為蕭奕洵情勢不容樂觀,雖說龍霽雲性子頑劣,但對於朝堂之風,他的見解並不低於旁人。

太子上書後的第五天,豫昭王突然接到宮中傳令,舒貴妃請豫昭王即刻進宮。母妃宣召自己進宮,必定有要事相商,蕭奕洵不敢怠慢,換好裝後,便立刻從東華門入宮覲見。

舒貴妃早早便在承乾宮等候蕭奕洵,蕭奕洵到來之後,她即刻遣開閑散人等,帶蕭奕洵去後室交談。

蕭奕洵見舒貴妃如此鄭重,便知母妃必有話要說。果然,舒貴妃麵色嚴峻:“洵兒,太子的事情現在已經鬧得滿城風雨了。昨日,你父皇來找我商談過……”言及於此,舒貴妃端重的神色忽然暗沉了下來,神色間還有悲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