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董宇神棍一樣的擺著莫名奇妙的手勢,婉兒好奇的睜大了眼睛,前後左右看了一大圈,也沒看到什麼異象出現。
董宇是不是神棍先不說,最起碼他肯定不是神仙,抬抬手也肯定不會引起風雲變色,大霧消散,他這是在下命令。旁邊的的吳小七一直在盯著他的大人的一舉一動呢,見到董宇做出這個手勢之後,馬上從身後拽出一紅一藍的兩隻三角小旗,跑到平台的邊沿出,舉起紅色的旗子用力揮舞。下麵甲板上正在吹號敲鑼的士兵們看見之後,馬上停止了動作。震耳欲聾的響聲忽然停止,聽的是那樣突然,以至於人們的耳朵裏還有餘音嫋嫋。
“嗚嗚嗚--”
“咣!咣!咣!...”
號聲鑼聲仍舊隱隱響起,婉兒皺著眉頭,用力揉了揉耳朵,“宇哥,都怨你!吹號敲鑼也不通知我一下,現在我的耳朵已經聾了!明明不吹號了,我還能聽見鑼號的聲音,都怨你,你賠我!”小丫頭又開始撒嬌不講理了。
“你想怎麼賠呢?”董宇順便調笑了婉兒一句,跟著從懷裏掏出一大團棉花遞了過去,“快塞住耳朵,一會兒還要再響呢!”說著就拿出望遠鏡朝四周查看,周圍還是白茫茫一片。董宇知道,這種海裏的大霧天氣,是非常可怕的災害,尤其是在早期的帆船時代,由於沒有衛星定位,也沒有雷達探測,所有的觀察手段全憑借著人的一雙眼睛,而大霧則是把人的雙眼視力限製到最低點,不管是撞船還是觸礁,對海麵上的船隻來說都是毀滅性的災難,而這種事故最頻發的就是大霧天氣。
我國從唐宋開始,民間的商業航海就已經遍及東南亞和印度洋了,各種自然災害的預防應對之法在民間早有流傳。董宇家裏就是幹海運走私的,對這種大霧天氣當然也有自己的一套,再加上他現在是朝廷高官,代表朝廷出訪他國,朝廷裏麵當然要為他征召一批有經驗的水手船工。不管怎麼說,他的這支船隊代表的是朝廷的臉麵,大明朝廷當然希望他平安無事,在這一點上,明成祖做的還是很夠意思的。今天早上大霧變濃影響了正常航行之後,船上的那些技術人員馬上就將最新情況報告給了董宇,同時將若幹套應對方案擺在董宇麵前,由將軍親自挑選了幾套最佳方案並發布實施。
幾套方案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鳴號響鑼示警,艦隊每一條船依次發出響聲,不僅能有助益保持整個艦隊的隊形,使艦隊船隻不至於走散了,同時也能最大可能的預防船隻相撞事件的發生。這可不是危言聳聽,真實的曆史上曾經多次發生過因為大霧導致船隻之間的相撞,以及想要回港的船隻撞上碼頭的惡性事件,在海麵上的大霧其危害程度僅次於颶風。董宇現在麵臨的就是海麵上駛船的人談之色變的災害天氣,霧霾。
船帆已經降下來了,不能再張著滿帆全速航行了,船艙下層的搖櫓手已經就位,長長的櫓杆已經伸到了海麵上,搖櫓手們喊著整齊的號子,櫓杆整齊劃一的劃動著海水。船頭及兩側船舷數十名測量員手持鉛墜在測量著水下的情況,萬一要是遇到暗礁險灘,也好提前發出警告。全船的人都繃緊了肌肉,瞪圓了眼睛,大商會號已經進入了一級戒備。
胡玲不知道什麼時候也上到了頂層觀測台,就站在一邊靜靜地看著。董宇不斷地發出一道道命令,傳令兵們穿梭一樣來往不斷,鑼號聲時響時停,大霧之中時不時的傳來或遠或近的回聲,那是相鄰船隻在回應。
在這漫天的濃霧中,站在船尾的頂台上,連船頭都看不清,這望遠鏡的作用實在有限,可出於習慣性的心理,也或許是想要給自己增加一點信心,董宇還是手裏拿著望遠鏡,時不時的湊到眼睛上往四外觀察著,好像用望遠鏡就能在濃霧中看的更遠一點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