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不見,父親鬢邊又添白發,董宇心裏一酸,翻身拜倒在地,“父親大人在上,不孝男董宇回來了!”說完就磕頭。
剛磕了一個,老爺子就把他拉起來了,“地下涼,快起來。”最樸實的話,代表最深的情。“有話回家再說,現在先應付縣裏的諸位大人。”
“兒遵命。母親可好?”
“好,你娘一切都好。”
簡單的兩句話完畢,旁邊的大龍已經過來了,兄弟倆擊掌相慶之後,大龍就到後麵去接待李偉他們這些隨員們去了。在場的隻有董宇、盛立強、趙子銘三人是官身,其他人當然可以跟著大龍先進城門裏麵,這三位官老爺就要在城門口和縣城的一幫官紳寒暄、飲接風酒。
每人一大碗接風酒喝完之後,身上寒意盡去,震天的鑼鼓聲又響起來了,幾位回鄉的官老爺就像剛剛高中的狀元一樣跨馬遊街。街道兩邊圍滿了看熱鬧的人群,也不知道是群眾自發的來看熱鬧呢?還是楊宏誌這位知縣老爺強行征發來的?
這些董宇都已經顧不上了,他兩輩子都沒有享受過今天這種榮耀,那可是滿縣的百姓夾道歡迎呀!街道兩邊,密密麻麻,沒有上萬,也有幾千人。臉上掛著得意的微笑,右手抓著馬韁繩,腰杆挺得溜直,左手抬起,略微高於耳際,緩緩揮動,那樣子就像首長閱兵相仿。
董宇三人並馬走在最前麵,現成的道路雖然不算寬敞,並排走三匹馬還是綽綽有餘的,後麵跟著知縣大人以及縣衙一幹文武,最後麵是大龍、李偉以及董父等人,再加上前來大人省親的本縣鄉紳,人數倒也不少。隊伍浩浩蕩蕩直奔董宅而來。
自家大門已經大開,大門上還掛上了大紅綢花,滿口站的仆役丫鬟也都個個麵帶喜色,許多新麵孔都沒有見過,看來上一次回家之後,家裏又新雇了不少人。
到了門前,翻身下馬。早有下人上前接過馬韁繩,那些認識的家丁丫鬟紛紛過來給少爺請安問好,新來的則看著年輕帥氣的少主人兩眼放光,有這樣一個年輕又有錢,還是大官的主人,在這家裏幹活也有麵子。少爺回來了,說不定府裏一高興,還能給大家發個紅包了啥的,最起碼,這幾天的夥食是要改善的,若能討得少爺歡心,說不定還能漲上一級工資,那可是長期受益呀。
進了大門,繞過影壁,直奔客廳而去。果然,娘就在客廳門口,等著,看見兒子,未曾開言淚先流,會長大人像孩子一樣,撲進母親的懷裏也是留下了激動的淚水,母子相見自有一般感人滋味。
少頃,董鴻儒從外麵也回來了,父母親大人進客廳主位坐好,董宇在當中鄭重給父母見禮,爬到地上,規規矩矩的磕了四個響頭。大明太祖皇帝定下的規矩,凡有從外地歸來的晚輩拜見長輩的,都要拜四拜,這是朝廷禮部規定的正規禮儀,董宇身為大明子民,朝廷官員,當然要身體力行。
見禮完畢,董宇坐下來,詳詳細細得把自己這次出海的經過講給爹娘聽,當然了,某些有損於自己光輝形象的負麵消息就屏蔽了吧,那些過於驚險刺激,容易讓老娘擔驚受怕的事件,也不能說。由於這次出海的時間比上次要長得多,所到的國家,以及經曆的事情也不是以前可比的,所以,雖然董會長已經說的是綠色版的了,仍舊有許多話題可以讓他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