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豐是元末明初人。朱元璋率領起義軍反抗暴元的時候,張三豐曾經幫過他的忙,朱元璋知道張三豐是有大修為的人,一直想請張三豐到大明朝廷裏出任官職,多次派人上武當山拜訪,卻始終見不到張三豐的真容,越是如此,他對武當派也越加重視。靖難之役之後,朱棣也曾到武當山,想要拜訪張三豐,也未能如願。在朱棣寫給張三豐的書信中稱呼張三豐為道法高深的仙師。在明朝的時候,因為有了朝廷的支持,武當山香火鼎盛,武當派地位舉足輕重,說是國教亦不為過。
在武當山兩百裏外有座小鎮,在鎮子裏有個不起眼的小客棧,這天天將擦黑的時候,客棧裏經來一位年輕的客人。這人二十出頭的年紀,頭戴青色襆頭巾,身穿青灰色圓領長衫,肋下懸劍。長得劍眉虎目,舉止言談見頗有一副不怒自威的感覺,看這模樣,也是一副人中龍鳳的年輕人。隻是如此人物,又怎麼會來這不起眼的小店投宿呢?
來人正是跟隨董宇從海外歸來的李玉和。李玉和楊鳳驕他們其實是武當門下的弟子,他們的師傅是武當派一位長老的外室弟子,常年在外遊曆。師傅既然已經故去了,李玉和當然要到武當派繼承作為外室弟子的責任。幾年前,李玉和第一次坐董宇的船回來之後就上過一回武當山,當時是到山上通報師傅的死訊的。自己的師祖,也就是那位長老挺念舊情,知道那個外室弟子被奸人害死,當即決定把李玉和楊鳳驕師兄妹收入武當門牆,編為在冊弟子。
李玉和這次又是幾年沒回武當山了,這次既然回來,就要上山拜見一下師祖,順便帶點小禮物送給師門長輩,跟著董宇那麼長時間了,這點人情事故,他早就了然於胸了。
各位同門對他很是親熱,對待那些禮物也都坦然受之,並沒有俗世人那種貪婪和虛假的客套,這點讓李玉和心裏很是舒服。
當今太宗皇帝派人正在大肆修建武當山。山上施工場地隨處可見,背倚鳳凰山,麵對九龍山的黃土城正在修建遇真宮,主峰之上的玄天玉虛宮也已經開始了奠基,整個武當山因為老祖宗張三豐的存在,已經成為華夏神州道教的鼻祖,武林的泰鬥。
李玉和的師祖輩分很高,那是張三豐祖師的嫡傳弟子,掛著一個長老的名字,現在已經不問俗事,一心修煉。據說將來的遇真宮修好之後,就歸他掌管。現在的武當派掌門是張三豐最小的一位弟子,據說其一身武功深不可測,道教修煉之術也是少有人能出其右。
李玉和這次回來之後,他這一支的同門不管是長輩、同輩、還是晚輩對他都是那麼親熱,讓他心裏很是感動了一把。這些同門師兄弟和李玉和閑聊的時候,頻繁提起一個人名引起了他的注意。那就是現在武當派中的後起之秀,也是掌門無憂子的女兒胡玲。就說此女生的是貌若天仙,一套武當劍法打遍大半個武林沒有對手,除了武當二代長輩沒和她動過手之外,其餘不管是同輩還是晚輩,隻要有人挑戰,無不敗於其手下,以不到二十歲的年紀,手下敗將已經有好幾百人了。
這肯定是炒作!跟著董宇廝混幾年,新詞新概念李玉和倒是掌握了不少,一聽這話,他就想到這是炒作。肯定是因為胡玲是掌門的女兒,無數人寵愛的對象。小丫頭從小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到處找人挑戰、惹是生非,武當同門看在掌門的麵子上,全都讓著她,全都慣著她,這才導致她有了什麼打遍半個武林沒有對手的匪號,李玉和都能想象得出胡靈和同門們比武時的場景,肯定是對方嘻皮笑臉的陪她比劃兩下子,然後趕緊棄劍認輸,小丫頭一臉得意的在自己小本子上記下今天又戰勝了某某。哼!一個心高氣傲,讓整個武當山寵壞了的小丫頭罷了!
見李玉和一臉的不以為然,身邊的兩個同門臉色都變了,趕緊勸他切莫胡思亂想,此事萬萬不可兒戲,一定要放在心裏,因為這位小師姑最喜歡找人比武,一旦遇到她,千萬不可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