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拉馬過橋(1 / 2)

雖然大家對董宇這個提議持懷疑態度,不過在誰也沒有更好辦法的前提下,也隻有這一個辦法可以實行了。大家都知道給整座橋編橋板實在太耽誤時間了,沒有個幾天時間根本就辦不成,讓一幫拿慣了刀子的大老爺們,坐到那兒,像個女人一樣,連續編織幾天東西,也實在有點為難這幫人。董宇提出的這個辦法,其實更像個折中的法子,不過這也是沒法子中的法子,這兩匹馬的重要性,每個人都知道,不光馬能馱輜重,這根本就是兩塊能自動行走的備用肉食!萬一最後真的出現斷糧的情況,這兩匹馬可是能維持不少天的。

今天肯定是過不去了,大家就在橋頭當道紮營,吳小七還到橋那頭,去把那邊也用繩索在石頭上固定了下。七個人全動手,砍了十幾根竹子之後,就開始下手工作了。去掉枝葉,將主幹削成竹篾,再用竹篾一根根編織成竹席。這是一項相當有挑戰性的工作,由於七人中隻有盛立強是個半熟手,其他人從來就沒接觸過這種活兒,幹起來那是相當的艱難。

人的腦袋真是奇特,都說沒有天才,每個人都一樣,能成功與否隻看個人努力的多少。這句董宇已經相信了兩輩子的話,到今天被打破了!旺財是大家公認的腦子比較不好使的人,吳小七的腦子好使,人機靈。可是在編席子這件事上,機靈的吳小七卻完敗。旺財隻用了不到半時辰的學習,就完全掌握了用竹篾編製的整個流程,吳小七也和他一樣,也用了差不多的時間就學會了,可是真的動起手來,吳小七就比旺財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就見旺財盤腿往那一坐,就像個老篾匠似的,那雙蒲扇班的大手,削竹篾,編竹席,顯得那麼從容不迫,那麼靈巧,那麼淡定。反觀吳小七,平時多精明的一個人,麵對一根粗大的竹竿,卻顯得那樣的手足無措,幹起活兒來,毛手毛腳的,和沉穩淡定的旺財想比,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至於其他人,也隻是比吳小七好點而已,盛立強是指導老師,一個時辰之後,旺財的手藝已經超過了老師。對此,董宇隻能驚歎,旺財骨子裏就是勞動人們的好兒子,其對勞動技能的掌握能力和學習能力,根本就不是這些,骨子裏就是殺人越貨的強盜的家夥們可以比擬的。

編織工作進行了大半個晚上,到了午夜的時候,能夠躺上一匹馬的巨大涼席已經編製好了。這是一張特製的涼席,不僅厚度編織成了三層,而且用的竹篾也遠遠比普通竹席要粗壯得多。並且,為了安全起見,這張特製竹席的四周還編出了一圈一尺高的護欄,這樣不僅更便於拉拽,也能很好的防止因為在鐵索橋上的顛簸,將馬匹滑出席子的可能,這已經不能稱之為席子了,大家辛苦半夜編織出來的東西,更像一個巨大的筐子或者笸籮。

接下來就是對付那兩匹馬了,讓馬兒躺下來很容易。這倆匹馬都是性格溫順的馴熟了的馬,牽出一匹來,拍拍它的身子,做幾個手勢,馬兒就很聽話的臥到了席子上。拿繩子捆它的腳的時候,就遇到了一些抵抗,馬兒還以為這些人是要結束它的生命,開始劇烈的掙紮。好話說了一籮筐,還是不能阻止馬兒的掙紮,沒辦法,隻好大家齊動手,幾個人死死地摁住馬兒的身體,李偉過去熟練地給馬兒的四隻蹄子上打上水手結。

這時候就能顯出竹子的優良性能了,竹席光滑的底麵可以有效的減少摩擦,拖拉起來相對要輕鬆許多,如果是用木板來拉這匹馬,肯定要比現在費力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