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番話說得有理有節,聽得朱棣也是連連點頭。他開始有點欣賞董宇了,這董宇不僅說話條理清晰,而且臨場不怯陣,最主要的是他開口閉口的管鄭和叫大帥,這很合朱棣的胃口。朝堂上的大臣們都管鄭和叫鄭公公,他派鄭和出去,軍職是總兵官,老被人叫公公算怎麼回事?可他還不能因為這件事遷怒那幫迂腐的大臣們。鄭和是他跟前的第一紅人,可以說是他看著長大的,那幫人給鄭和難堪,就是給他難堪!這件事讓他一直很憋氣,可鄭和還確實是個閹人,這是一個誰也改變不了的事實,他也不能因為這就治別人得罪。
現在董宇在朝堂上當著群臣的麵,一再的喊鄭和大帥,不僅是給鄭和漲了麵子,連朱棣都覺得出了心中這口惡氣,心裏頓覺舒暢了許多。抬起頭,示威似的掃視著下麵那幫張口閉口管鄭和叫宦官、公公的家夥們,這幫家夥現在一個個低著腦袋,貌似很沮喪啊!皇帝陛下龍顏大悅,龍臉上露出了開心的微笑。
下麵那幫大臣哪能不知道皇帝在看他們?以李景隆為首的一幫文臣武將們現在都快恨死這個董宇了!率領大軍遠征番邦,應該是武將們的事兒,什麼時候輪到一個宦官了?宦官掌握軍權,必然是國家的大不幸,是朝政混亂的起源,史書上早有明鑒,奈何一向英明的皇帝陛下就是寵信這個鄭和,他們一點辦法也沒有,誰敢逆著皇上的意思呀?他們隻能有機會就悄悄提醒皇上,鄭和隻是個內官,他是個公公!這個董宇居然還在這裏一口一個鄭大帥的叫著,給鄭和那個沒卵子的家夥吹牛拍馬捧臭腳,忒也可惡!
“你前天在街上和倭國人發生了衝突,聽說最後還鬧到順天府去了,那是怎麼回事?”朱棣又笑眯眯的發問了,剛才心情大好之下,這回的語氣都緩和了不少。
“那幫倭國人根本就是小賊!”董宇一句話先把這件事定了性,然後詳細敘述了當天發生的情況,把他的講故事口才發揮的淋漓盡致,不光上麵的皇帝在靜靜的聽著,周圍的大臣們也全都側耳靜聽,剛才對董宇的憤恨,也隨著董宇的故事情節展開而漸漸淡忘了。一個以民族榮譽為重,不屈強暴,見義勇為,毅然和異族強盜殊死搏鬥的大英雄、大豪傑的形象,轟然展現在眾人麵前。
倭國強盜見財起意,強買不成,就改為明搶!文弱的商家根本不是凶悍的異國人對手,眼看就要丟財喪命。就在這千鈞一發的關鍵時刻,英勇的白袍小將董宇,橫空出世,大喝一聲震懾賊膽,強盜們悍然拔出鋼刀想要行凶,董宇帶著兩名手下,主仆三人勇敢的周旋於五名持械歹徒之間。憑著自幼練就的一身武藝,將歹徒中最凶悍的一人打到,然而歹徒的凶惡超出了想象,有一名忠仆為了保護無辜的群眾,被歹徒罪惡的鋼刀砍成重傷!正在局勢岌岌可危的危急時刻,正義的順天府差官及時趕到,正義的力量終於戰勝了邪惡,行凶的歹徒終於落入了法網。
簡簡單單的一個故事,讓董宇講得跌宕起伏,懸念頻生,搞得聽故事的人也一個個握緊了拳頭,緊張萬分,一直到最後結束的時候,大家才發現已經過去老半天了,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此時都不知該做何感想了。
最後董宇的總結語是:“漢朝武帝就曾說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那日異族在我堂堂大明天朝國都聖地,公然搶劫行凶,我大明每一個有血性的男兒,都應該不顧生死與之戰鬥,以維護我大明之威嚴!”
朝堂上發出一片嗡嗡聲,大致都是對倭國強盜的憤慨以及對董宇的讚賞,那年月還不行鼓掌,要不然肯定是掌聲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