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緊急動員會之後,第二天,董宇吃早飯的時候,發現自己吃飯的碗都換了,居然變成了半拉椰子殼!一問幾個丫頭,原來是被大龍都拿去賣了!讓董宇這個氣呀,就算想賺錢,也不用這麼過分吧?幾個瓷碗瓷盤能多賺多少?
等到這陣風過去,真到了返航的那一天,董宇發現,除了身上穿的衣服,腳下的船,是大明的,其他東西,尤其是生活用品,已經沒有一樣有大明味兒了。
夏季風呼呼的刮著,遠洋船隊鼓起了巨大的白帆,終於要回國了。古裏國王親率滿朝文武大臣,到碼頭送行。他進貢給大明皇帝的禮物是用五十兩純金金絲編織成的一條腰帶,上麵綴滿了各色寶石和大珍珠。五十兩啊,再加上寶石珍珠,怎麼也不得個六七斤?這是讓朱棣紮腰的嗎?
大商會號已經換船了,原來那艘大商會號是最早董家的走私商船,雖然經過幾次改造,但是已經明顯跟不上艦隊發展的速度了,這次鄭和送他的四艘船裏,那兩艘坐船也是不一樣的,其中一艘特別巨大,長度超過了七十米,聽說是盛立強親自幫他挑選的,就是想給他的會長大人換一艘旗艦。原來這艘船是一名都指揮使的坐船,要知道整支寶船隊可才有兩名都指揮使,也就是說,大明舟師這樣規模的坐船,一共兩艘,如今給了董宇,也不知道是盛立強在鄭和麵前太受寵,還是鄭大帥對董宇太器重。
船向東南,四日之後,在柯枝國港口接上旺財及其招募來的鄉鄰,加速追趕舟師大隊。
寶船隊不僅有寶船,還有小型的水船、櫓船,以及眾多跟隨舟師下西洋牟利的商船,按說速度是快不起來的,但,海中駛船和岸上行軍是截然不同的。岸上行軍人數越多,速度越慢,因為後勤輜重太多,事兒也太多,可海上不同,所有的後勤物資全都裝到船上,對速度根本沒有半點影響,並且能多裝物資的船,也必定是大船,船大帆也大,那速度不慢反快。
寶船隊大小船隻加起來超過兩百艘,其中更有六十二艘巨型寶船,這麼多船隻同時向著一個方向航行,帶動的局部洋流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直接導致小型船隻也擁有了不俗的速度,跟隨著這支龐大的船隊,以極高的速度,往東南方向行駛而去。
華夏商會艦隊脫離大隊,在柯枝國港口暫停半天之後,跟著向東南方向行駛而去。
艦隊補足了給養,一晝夜之後,路過小葛蘭國,遠遠的發現沒有大明舟師的影子,直接駛過,繼續東南,向著錫蘭國而去。
從錫蘭山別羅裏去往小葛蘭國時用了六晝夜,回來時用了將近八天。好在一路到沒有發生意外,除了偶爾風向不對,被迫將船隊呈之字航行了一天之外,一切都還順利。
上次錫蘭國就對寶船隊不太歡迎,具體情況卻不還不清楚,這次董宇根本就沒進別羅裏城,隻是在碼頭上散了散步,就回船上釣魚去了。補充食物飲水根本就不用他操心,各船上都有專門負責的人。
李玉和則抓緊時間和他留在錫蘭山的諜報人員取得聯係,以期盡快掌握錫蘭山的一切情況。上次最後的突發事件,李玉和一點苗頭也不清楚,既不知道錫蘭國的政府組成,也不清楚他們為什麼對大明舟師不滿,更不知道對方的兵力部署和將領資料,可以說糊裏糊塗的就被這幫蠻子趕出了城,到現在他的心裏還覺得慚愧,身為華夏商會情報頭子的他,一直認為那次意外是自己的失職,是自己的情報工作沒有做到家。
董會長隻給了大家半天時間,李玉和把補充給養的任務交給船上的火長,他自己則帶著幾個貼身隨從秘密進了別羅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