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對微笑的盛婉兒直接無視,站起來,拉著鳳嬌的手道:“鳳嬌,我有一件新奇好玩的物事,走,我們一起進裏艙好好欣賞把玩一番去吧。”
盛婉兒的笑臉立馬繃起,氣的臉通紅;鳳嬌的一張精致俏臉也是通紅,是羞得。她上一次就知道董宇的新奇好玩的物事是什麼了。
滿者伯夷王來了。到底是一國之王,跟著的扈從人員少也有兩百人,看頭上戴的冠子,倒有一半都是各級官員。
國王看不出年紀,大約三十到五十歲之間,頭上戴著金葉花冠,赤著上身,腰裏圍著花手巾,用一卷絲綢幫到腰上,充做腰帶,名字叫做壓腰,斜插著兩把不剌頭。其他的扈從人員倒都是穿著上衣,也是腰圍手巾,插著不剌頭。
鄭和大帥一身官袍,身旁背後,副使、同知、僉事、通事,峨冠袍帶,器宇不凡;副將、參將、遊擊、把總,盔明甲亮、威風凜凜。滿者伯夷王似乎知道中國的規矩,趕緊摘下腰間的不剌頭交給身後的跟班,隨後上前走到鄭和跟前,單手撫胸,躬身施禮。
鄭和也拱手為禮,雙方客氣了幾句,大致就是問候一下對方身體好不好,吃飯香不香的意思。然後鄭大帥就把對方的國王讓進帥帳裏去了,其他大臣以及扈從隻好在甲板上等著。倒不是鄭大帥嫌他們身份低,主要是帥帳太,他們帶的人太多盛不下,讓誰進、不讓誰進的都不好,還是大家都在外麵等著的比較好。
大約等了半個多時辰之後,滿者伯夷王走出了帥帳,鄭和出來相送。大概是就關於建文帝是否在爪哇出現過的問題,兩人已經交換過意見了,隻是看鄭大帥臉上淡然的神色,估計是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
鄭和你夠狠,夠強硬,人家好歹也是一個國王,親自上門好話,你連飯也不留人家吃呀?董宇的身份上不得台麵,隻能躲在角落裏很不厚道的腹誹著心裏的偶像。
鄭大帥沒有聽到建文帝的消息,心裏正煩著呢,哪裏會想到那麼多,什麼留客吃飯之類的索事,哪用得著他操心,手下有司禮官在,什麼事情都早考慮周全了,他哪裏知道自己頗為看重的那個商人,竟敢暗地裏誹謗他。
下麵早有官員領著滿者伯夷王下去休息喝茶去了。鄭和手下文臣武將那麼多,一大幫子人陪著這位滿者伯夷王談經論文、古論今,早把這位自認文采出眾的國王陛下侃暈了頭。
就好像一個剛剛掃盲班畢業的學子,忽然被一群北大各科教授圍住講課一樣。一番時間並不長的談話交流之後,這位可憐的國王陛下,忽然有了種自己再次回到文盲時期的錯覺,和這些人比,自己就是不折不扣的文盲。
這件事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滿者伯夷王本人在鄭大帥返航的時候,堅決要求隨船到大明去,朝見大明皇帝陛下,並要求在大明參觀學習,以致其人終生多次到大明學習並羈留,後半輩子有一半時間是在大明度過的,最後老死在大明的土地上。
由於滿者伯夷王擺的態度比較端正,董宇的後續談判進行得相當順利,滿者伯夷方的談判代表完全按照董宇提出的條件簽署條款,最後搞得董宇都不好意思再強加別的條款了。
六萬兩黃金,華夏商會以陣亡將士的名義進行了接收,通商口岸和華夏商會的駐地也劃好了區域,隻等董宇的人過去接收了。六萬兩黃金可不是個數字,光本身的重量和體積,就不是好搬動的。談判團更不可能帶來,需要董宇派人前往滿者伯夷城去取。
董宇收到的是一張蓋著滿者伯夷國王印章的紙,也就是俗話的提貨單。好在雙方現在已經達成了諒解,隨後的宴會上,鄭和答應了滿者伯夷王的邀請,跟他一起到王都滿者伯夷去參觀。董宇正好隨同鄭大帥一起到王城去取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