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6艇迅靠岸,艇上的大明水師官兵馬上布置了警戒線,當中有一人穿著大紅的官袍,看了看四周,高聲叫道:“大明太宗文皇帝,為彰顯聖朝威德,敕令特使鄭和統帥寶船前來西洋爾之藩國開讀賞勞。”
看來這人不是鄭和,鄭和是太監,這人還留有胡子呢,估計是鄭和手下的什麼官吧。對這些文縐縐的話董宇也不太聽得明白,盡管他今世是在大明朝從長大的,對這些官麵上的文言文還是一知半解。主要也是不感興趣,中國的文化實在太博大精深了,想要弄懂這些,別的什麼都不用幹了。就連他的秀才文憑,也是他爹掏錢捐的。
既然不是正主,董宇當然興致大減,不過他倒也不會就此離去,遠遠的站在人群外麵看熱鬧。
這裏是新村,村裏華人居多。中國皇帝派來了如此多的精兵強將,來宣揚武力,他們當然高興,這就是來給他們撐腰的來了。當地的華人名流,由那位廣東籍的村長帶領,一群人走到警戒的衛兵麵前交涉,要求拜見當官的。
不一會兒,估計是得到了允許,有衛兵領著他們一群人走到了警戒圈內,這群當地華人拜倒一片,那個當官的撫慰了他們一番,這些人一個個都是奸商、人精,肯定也是在猛拍大明皇帝和這些大明官兵的馬屁。對這些董宇都不是很在意,他隻是一直很想看看鄭和長得什麼樣,傳中的寶船,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過了一會兒,這十幾隻登6艇又返回了船隊,再次拉來了一批官兵,一連往返多趟之後,岸上的明軍已經有了兩三千人的規模,還從他們的艦隊上帶來了馬匹,明軍馬上裝備了一支騎兵部隊。
這些明軍護衛著他們的官員和輜重離開岸邊,到一處地勢較高的地方安營紮寨。董宇一直看著他們打木樁、按柵欄、搭帳篷,直到軍營全部紮好,中間一頂大帳篷上飄起了一麵繡著帥字的旗幟,董宇才能基本肯定,鄭和估計是來了。
鄭和既然來了,很定是要拜見的。不好空手上門,送點禮物是肯定的,金銀錢財是肯定不行,人家是坐著寶船來的,誰會有人家的錢多呀?還是準備點土特產比較好。
董宇回去把從杜板和新村兩地買來的土特產整理一番,從中挑出一些,讓手下人挑著,來到明軍營盤外麵。對守門的士兵要求見主帥,並隨手送上一些當地特產。
果然有禮好辦事,此道理下皆準。那些當兵的見董宇一副明朝人士打扮,的話又是福建官話,本來就有好感,接到禮物之後,更是客氣。聽是要來拜訪主帥的,當即有人進去稟報。
過了大概有一刻鍾,進去稟告的人出來,一起出來打還有一個穿著長袍的年輕人,自稱是大帥帳下屬官,領著董宇穿過營房,來到中間的帥帳。
帥帳很大,估計有幾百平方。裏麵長條案桌後麵坐著個人,身穿黃色袍服,胸前繡有猛獸圖案。白麵圓臉,兩隻眼睛炯炯有神,鼻梁高挺,眼窩有些深,似乎有些外族血統。明朝官員全都留有胡須,這位下巴卻是光光的。董宇這一世見到的成年男人全是有胡子的,猛一看這張臉,還真有點不習慣。
料想這是鄭和,董宇雙手抱拳彎腰施禮,“在下董宇,參見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