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華夏艦隊到新村(下)(1 / 2)

“如此血海深仇,每每思之,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如有機會,某定當手刃此賊以消心頭之恨,縱刀斧加身,也不退縮矣!”

完之後,水益流著淚端起酒杯,一飲而盡。王東臉露尷尬之色,自己一時走了嘴,忘了陳祖義是水益的生死仇敵,自己還買他的賊贓。董宇一見現場氣氛尷尬,趕忙轉移話題,果然,董宇一起他在海上的冒險經曆,在座眾人全都轉移了注意力,就連水益也暫時忘記了仇恨,聚精會神的聽起了董宇的海上冒險故事。

董宇這短短幾年的航海生涯,所生的故事實在太多,平時他還不在意,這時當著眾人的麵講出來,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像真的,好像自己成了《一千零一夜》中的辛巴達一樣,每次出海都能遇到變故,不知道是不是穿越惹的禍。

眾人吃完飯之後,董宇就和大家告辭,自己要回船上安排一下,約好明早上海灘集合,一起乘船到新村去,水益也想到新村去看看有什麼適合的生意沒有,也提出想撘董宇的船一同前往,董宇自是滿口答應,騙了人家那麼多的古幣,順手人情做做自是無妨。

一夜無話,第二一早載上王東、水益一夥人,船隊啟程向東,中午的時候,就到了所謂的新村。

這新村果然是一片沙灘之地,大船隔得遠遠地就在近海拋錨,坐著登6艇的人們登上了岸。這裏的中國人更多,可以從服飾上看出來,華人都是穿戴整齊,即便是身份低微、兜裏沒錢的當地華人,也都穿著整整齊齊的上衣褲子,顯得幹淨利落。當地土人則是蓬頭垢麵、皮膚黝黑,一般都是上身穿短衣、腰圍布片,還光著腳。

從杜板董宇就現一個現象,當地人腰裏都插著一把或兩把的短刀,當時也沒在意,現在到了新村,一看這裏不光土人腰插短刀,就連當地華人,甚至看穿著就是***的人們腰間也插著這樣的短刀,這就有些奇特了。

問了王東才知道,這種短刀,在當地叫“不剌頭”。隻要是男子,從三歲到一百歲,每人都帶的有,屬於防身利器。隻要和人生爭執,隨時拔刀相向。

這裏的華人和回回人,本來是不帶這種“不剌頭”的。可是有時和當地人生爭執的時候,土人們隨手拔出利刃,華人和回回人空手以對,總是吃虧。時間一長,大家就入鄉隨俗,跟當地人一樣,人手一把刀了。

這裏民風居然如此彪悍,董宇不禁心底生寒。借過王東的“不剌頭”觀看,隻見這短刀長有七寸,裝飾美觀。刀把是象牙的,上麵雕刻有鬼臉圖案。拔出鞘,冷森森、寒光閃閃,刀刃上有雪花圖案。拿一塊木片一試,輕輕鬆鬆一切而過,果然是一把好刀!

本以為這是王東家境殷實,花重金特意製作的,哪知王東在一旁解釋,當地人隨身佩戴的“不剌頭”都是做工精美,全是用上等镔鐵打造出的兔毫雪花好刀,隨身攜帶,珍若性命。那是,和人拚命的時候,刀好當然能占大便宜,這種性命相關的事,誰會不重視。

新村街道平整,街兩邊店鋪林立,金銀飾,各種顏色的寶石,應有盡有,各種生活用品充斥在街道兩邊的各家店鋪之中。走著走著,看到街邊一家刀具店,店門口掛著好幾把漂亮的短刀。董宇領先走進店裏。

刀具店的夥計和掌櫃的都是華人,一看進來的是中國人,趕緊熱情地打招呼,拿出各色短刀讓董宇他們挑選。

這裏的“不剌頭”果然把把做工精美,光看刀把,就有金子做的、象牙的、犀牛角的。抽出刀身一看,有雪花紋的,還有魚鱗紋的,每一把都顯得非常鋒利。

董宇拿起這把,又拿起那把,每一把都愛不釋手。最後挑了一把象牙把的雪花短刀,和王東那把有些相似,刀鞘上還鑲有三顆紅寶石。選好之後,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花了十兩銀子,果然是便宜。如果是在福州,估計這把刀能值個幾百兩,光刀把上這幾顆紅寶石,就價值不菲。雖然不是上品,可它畢竟是貨真價實的紅寶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