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兒子登基(1 / 1)

弘治十八年,皇上駕崩,壽寧伯張巒之女皇後張氏所生之子

朱厚照即位,改年號為正德,為其父定廟號為孝宗,尊其母張氏

為太後,先皇曾指定劉健、謝遷、李東陽三位大臣輔政,太後也

就不那麼擔憂了。

正德帝娶夏氏為皇後,倒也勤政、守孝、有節、知人善任。

"兒臣(臣妾)給母後請安。"

"起來吧。都一家子了,還這麼客氣,可不叫人笑話。"

這是慈寧宮裏每天都會有的場景。這兩個孩兒也真是太孝順

了,她打心眼裏高興。看這小兩口恩恩愛愛,她和宮裏人都背地

裏樂得合不了嘴呢。別看皇宮是一個陰險的地方,隻要有我們這

個張太後在,也沒什麼好怕的啦。隻是,她心裏也有說不出的辛

酸:這些孩子,隻有14歲,就要挑起了連她都扛不起來的重擔了。

這個包袱,原本是屬於他的……

能不叫人心疼嗎?

唉!不應生在帝王家啊!

又想起了兒子的父親。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落花誰是主?思

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

流。"

若是他還在,他定會把兒子舉過頭頂,逗得他哈哈大笑。他

定會和她,同手執筆,教兒子寫篆體字。他定會和她如民間夫妻

一樣,每天同起同坐,彈琴作詩,遊覽禦花園。一家三口,真是

其樂融融啊!

好景不長,他因為國事操勞,生活繁忙,終於還是先去了,

留下了一副重擔扔給她和十四歲的皇兒。

不想這些傷心事了,她有些煩惱,敲了敲自己的額頭。

"太後娘娘,太後娘娘,您該歇息了。"昔日的小丫頭也長大

了,此刻正在勸著她。她有沒有想過能否離開這皇宮鳥籠呢?還

是請皇上幫她賜婚吧,讓她出宮去熱鬧熱鬧,可別像她,快是老

太婆一個了。她暗暗打定了主意。

又是一個寂靜的夜晚,殘月掛在青黑的空中,晚風淒冷。她

不禁想起自己來到大明已經十九年了,十九年,在現代可是徐娘

半老了。唉!身為穿越女,生活在榮華富貴中,她是多麼想念在

二十一世紀的父母啊!現在她心中最牽掛的人已經去了另一個世

界,讓她放心不下的隻有兒子了。都怪自己曆史沒學好,她隻知

道明朝會gameover,但她不知道這會不會發生在兒子身上,但

願不要吧。

但她真的好想回現代,回那個可愛的研究所啊!

"吱"的一聲,門開了,碧雲端了茶進來,"娘娘,您要早點

休息,這樣每天都這麼晚睡,會著涼的,"她頓了一頓,似乎在

斟酌是否該說下去"您萬一病了,我們做丫頭的怎麼向皇上和……

先帝交代呢?"

"沒事,我隻想靜一靜,你先下去休息吧。"我朝她擠出個微

笑,並示意她離開。

我走進書房,感慨萬分,心中頓感淒涼。那小丫頭,我知道

她是無心的,但我的心中,充滿了哀傷。百無聊賴中,我不禁吟

起清人納蘭性德寫的《采桑子》:

"誰翻樂府淒涼曲,風也瀟瀟、雨也瀟瀟,瘦盡燈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

不行,我不能這麼無聊下去,我無論如何都要把自己的前後

經曆和穿越過程寫下來。若以後有人能有幸讀到,也不枉我到大

明一遊了。想著想著,我便開始翻箱倒櫃找紙和筆來了。